髋关节疼痛不容忽视,科学诊疗是关键
2020-1-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每个人都想拥有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然而很多人走路受累会感觉到髋关节疼痛,不能走较远的路,甚至晚上睡觉时也会痛醒……
髋关节的疼痛由很多因素引起,例如到特定的年龄或者运动损伤,都可能导致患有骨性关节炎。髋关节又是一个主要负重部位,负责如步行、跑步、坐着、站立和爬楼梯等功能性的活动,因此,髋关节的疼痛会限制这类活动,大大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
1.什么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滑膜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进行性的关节软骨磨损、丢失。根据流行病学显示,约10万人中有90个人表现出有症状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健康的髋关节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示意图
病理解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生时软骨进行退行性的改变。
软骨内多糖蛋白减少,慢慢地关节软骨强度就减低,继而容易造成软骨的丢失;
滑膜组织和关节囊由于炎症反应会发生挛缩、变厚;
晚期软骨全部丢失后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发生硬化,甚至形成囊性改变。
2.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就是走路时髋关节疼痛,无法走较远的距离,甚至晚上睡觉时疼痛。晚期时疼痛则持续存在,休息和活动时都有明显疼痛。另个主要症状是僵硬,当髋关节受力较大,走路时就会有明显的疼痛步态或僵硬步态,从而导致行动受限。有些表现为臀中肌肌力减弱的步态;有些患者由于软骨磨损,或先天性的髋臼发育不良,或既往有股骨头缺血坏死,造成继发性的骨性关节炎,表现为双下肢长度不一样。由于双下肢不等长,会引起更多的继发症状,如腰痛,对侧的髋关节疼痛等。大部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在50-60岁。
骨关节炎:最常见的髋关节炎类型,称为“磨损性关节炎”,因为软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磨损。随着保护性软骨磨损,裸露的骨骼暴露并发生骨-骨接触。
创伤后关节炎:严重骨折或髋关节脱位的结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的炎性关节炎
缺血性坏死:“球”或股骨头失去了健康的血流量导致骨骼死亡,股骨头变得畸形的情况
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变形或未对准
3.髋关节疼痛的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是否为骨性关节炎?
早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表现为内旋受限。体格检查时一般需要做腰部的检查;放射学检查需要做一个标准的骨盆正位X光检查,以及髋关节X光片检查,来判断是否有髋臼发育不良的情况。
髋关节疼痛不容忽视,如病情发展为晚期阶段,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有效缓解疼痛。
4.现代医疗有哪些先进手术方法治疗髋关节疾病?
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适用于为患有非炎性或炎性退行性关节病的成年人提供手术治疗。适应症包含: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和膝关节单髁置换,涵盖了临床中较常见和数量较多的关节置换手术。
Mako骨科机器人
“MAKO骨科机器人系统”,全称——RIO机器人手臂骨科手术系统。该系统具有精确的机械臂系统和创新性的髋膝关节假体系统,突破了传统工具的限制,可根据每一位患者提供个性化设计,是一个真正服务于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新模式。借助MAKO机器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帮助医生更高效、精准、安全的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5.“MAKO骨科机器人”带给患者哪些便利?
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可在术前进行个体化建模、测量和设计,保证术中精确安全操作,从而辅助完成个体化、精准化的人工关节置换,极大降低了患者因精准化问题造成的术后两腿长度不一、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情况的发生率。
同时,能够更好的解决传统骨科手术中医生“看不准”、“拿不稳”的问题,给广大患者带来更好更微创的手术效果,同时帮助降低手术风险、缩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
权威数据显示,利用传统手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的脱位率是3%,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术后假体脱位率是5%,而Mako系统可以将脱位率降低至1%以下。Mako的临床精度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手术中的一系列问题。
MAKO为患者带来:
更小创伤
更快康复
更佳关节功能
更长假体生存率
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MAKO机器人的引进,意味着国内关节疾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国际先进的精准智能关节置换术。
MAKO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五大核心价值
髋关节疼痛或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建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尽量进行低强度的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如疼痛实在难忍,医院寻求医生专业的治疗建议。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疾病不好治,而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关爱您健康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