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相信ldquo打吊针见效快rd

2020-3-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有约君说

最近,武汉一位老专家因坚持22年“不给门诊患者开输液处方”,而走红网络。仔细分析,这位老专家能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到医院看病要打吊针已经是“常识”了。

实则不然。年年初,广东在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明确要求,将在医院逐步停滞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近日,有医院门诊,发现曾经爆满的输液区如今却“空虚寂寞冷”,医院的输液率比高峰时降了80%。而在患者和家属中,“打吊针见效快”的观念也正在被“不可随意输液、不能滥用抗生素”的新观念取代。

其实,除了输液观念的变化,随着医疗技术和理念的升级换代,近年来也有不少旧“常识”走入了历史。医生指出,医疗技术理念的进步,意味着病人可以在付出更少代价的前提下,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走访现场:从“一座难求”到“坐不满”“输液大户”输液率直降80%

一提起广州的输液大户,很多老广州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医院”。

每逢传染病流行季节,医院门诊大厅里输液杆林立的“盛况”,曾经是很多广州人的儿时记忆。

有约君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获悉,历史最高峰时,该院内科的输液率曾高达12.69%。也就是说,每8个到该院内科看病的孩子,就有1人会输液。而如今再到该院,无论是人民中路的医院院区,还是珠江新城的市妇儿院区,这一画面早已消失。

医院,门诊输液也在逐渐减少。12月7日,有约君从医院门诊部获悉,最近两个月来,该院“门诊输液”业务量已降为零。而广州医院门诊部,曾经爆满、一座难求的两个输液区,如今经常只开放一个区,里面往往坐不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原来,原卫生部决定自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医务部主任孙新回忆,“当时我们在院内做了数据分析发现,大部分病例的输液都含有抗生素成分。医院层面上成立项目管理组,明确门诊使用抗生素标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发热3天以上等指征符合的才可以使用抗生素。”

第二年,内科输液率便调头向下,降至9.68%。“除了管控抗生素使用,我们也更新了其他儿科常见病的治疗理念。比如伴有轻度脱水的腹泻患儿,需要补液了,我们主张用口服补液盐来代替输液。”孙新说,经过六七年的努力,输液率今昔对比明显:今年头11个月,市妇儿医疗中心内科门诊量比年全年多了20万人次,达到万,但输液率只有2.74%,也就是每36个内科患儿,只有一个需要输液。

儿童内科常见的支气管炎、轻症支气管肺炎、腹泻伴有轻度脱水、病程在一两天以内的发热等病例,已经和过去动辄就要输液的历史告别。

医生独白:发热初期大部分是病毒感染

马上用抗生素无效且徒增风险

孙新表示,降低输液率并非是“为了降指标”,而是从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出发考虑。

输液本身是个静脉穿刺的过程,药物直接进入静脉,和口服、外用等剂型相比,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更大,尤其是一些中成药注射液。而现在的口服药物的品质、剂型经过改良,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小孩,从药物机理和风险防范的角度,“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的原则都是成立的。

再者,输液中很大比例是抗生素。儿内科门诊中占七八成的发热病例,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第一时间就输液用抗生素,一个是没有必要,徒增副作用的风险,二是会增加抗药性,到日后真正需要用上抗生素的时候,“恶果”就会显现。

孙新举例,现在临床发现,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谱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增加了治疗难度,而这正是和以往多年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系。

另外,现在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平衡与人体的免疫息息相关,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护理指路:病毒感染可自愈但需耐心精心护理

近年来,随着科学健康资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能够理解不随意输液的好处。

不过,仍然有家长在带孩子看病时喜欢问上一句:“要不要吊个针?”据孙新观察,提出想输液的家长,往往是抱着“输液见效快、想孩子快点退烧”的想法,“其实想孩子退烧快很容易,激素用上去很快就能退烧。但实际上激素起了免疫抑制的作用,只是暂时性地让孩子的‘免疫军团’停止作战,药效过了一样会反弹。”

孙新说,孩子发烧绝大部分在初期都是病毒感染,而病毒感染就会有一个过程,要让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去“打仗”,就像成长中的许多事情一样,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比如秋冬流行的轮状病毒,拉几天肚子,把体内的病毒排干净了,病也差不多好了。”

孩子生病过程确实难熬,家长心情可以理解,但要记得,此时乱用药其实并非对孩子好,更应该做好家庭护理,例如,在孩子发烧时,督促孩子多喝水,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口服美林、泰洛林或一些中成药;在孩子腹泻时,注意督促孩子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丢失的水分,防止脱水。

除此以外,以下这些就医老“常识”也需要更新换代啦!

观念更新:手术前要忍饥挨饿?现在可以喝糖水!

多年前做过手术的人都知道,医护人员会在手术前后再三交代很多禁忌。

例如,做胃肠道手术,为保证麻醉的安全,从手术前一天就不能喝水、吃东西,口渴的话只能用棉签蘸水湿润嘴唇。术后病人即使饥肠辘辘,也要等放过屁、排过大便后才能进食。

做结直肠癌手术前,为了保证肠道干净,要提前三天灌肠,可能要做十几次。术中还要插胃管、引流管。

这些禁忌是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然而,却让病人苦不堪言、虚弱不堪。患者长时间饿着肚子,不仅容易因饥饿而感到焦虑,做完手术一恢复进食,血糖容易升高,甚至出现胰岛素抵抗,不仅影响伤口的愈合,还可能引起并发症。灌肠时由于管子太粗或操作者过于用力,可能导致肠道出血甚至穿孔,严重时还会导致手术时间延迟。

有约君从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获悉,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康复理念”的流行,这些传统手术禁忌已经通通“过时”。

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中心副主任陈创奇教授说,引入“快速康复理念”后,在所有的肠胃手术前,患者当天晚上可以喝毫升的糖水,术前两小时可以喝毫升的糖水。做完结直肠癌手术,清醒后6小时,就能喝少量的水。

如今,病人只需要术前一天吃泻药做肠道准备,不用再从肛门灌肠,痛苦大大减轻。手术过程中,医生将使用短效的麻醉药物,术中注意保温,严格控制手术过程的输液量。

这些做法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改善患者对手术的感受,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并可降低并发症。与此同时,除了腹腔镜手术,3D腹腔镜手术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具有出血少、创伤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也缩短了病人的住院时间。

过去医院躺上一周“防止伤口裂开”,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动过手术”。而如今,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患者术后当天就可以在床上进行翻身、深呼吸、合理咳嗽、抬腿等运动。术后第1天,可以从床上坐起、下床站立。术后第2~3天,病人能在病房持续行走.

专家表示,术后进行早期活动不但不会影响伤口愈合,反而可以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预防血栓、肺炎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心情,让病人早恢复、早出院,无论是对身体健康还是对“钱袋子”,都大有好处。

癌症镇痛:从要求病人“忍痛”到鼓励病人“按时用药镇痛”

癌症疼痛几乎困扰着每一个癌症患者,尤其是发生骨转移的患者和晚期患者,不仅令人寝食难安,严重时还可能把人活活痛死。

过去,病人有“止痛药成瘾恐惧”,宁可强忍疼痛也不敢用药止痛,而不少医生错把杜冷丁当成癌症镇痛的用药首选,或者“病人喊痛才给用药”,更有甚者会按照传统观点,要求病人“坚强点,得了癌症就是会痛嘛”。

如今,医院更为重视癌痛的治疗,建立了镇痛病房,鼓励病人“有痛不要忍”。

有约君获悉,随着“癌症镇痛三阶梯”治疗原则引入临床,对吗啡类镇痛药物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减轻癌痛,病人吃好、睡好,有助于免疫力提升。

“癌症镇痛三阶梯”治疗原则强调“按阶梯用药、口服给药、按时服药、个体化给药”,同时还要注意具体细节,按照由弱到强,逐渐加量的原则,不要等病人出现疼痛、表示“需要用药”才给病人用药,而是有规律地按时用药,来抑制疼痛。

研究表明,按照三阶梯给药原则,有至少八成的癌症病人疼痛缓解。规范的方法是要求病人血液中的药物有效成分每天保持在一定浓度上,应定时服用,从而减少、避免上瘾。

专家提醒,肿瘤病人要掌握向医生诉说疼痛的技巧,帮助医生更好地作出诊断,并与容易混淆的非肿瘤疼痛进行区别。

诉说时主要有四个基本点

一是要详细描述疼痛发生的部位。例如发生骨转移的患者,除了癌细胞原发病灶外,背部、腿部都可能发生转移性的疼痛。

二是疼痛发作的规律。

三是疼痛在何种情况、何种体位下会有所缓解。例如肝癌患者腹部疼痛,有时容易与胆道结石引起的疼痛相混淆,但胆道结石一般在弯曲身体时疼痛减轻。胃癌患者上腹部疼痛,通过按压也会有所缓解。

四是有无伴随因素。如果是胆道结石,除了腹部疼痛,还会有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伍仞、任珊珊通讯员易灵敏、彭福祥

编辑/王婧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出品

了解更多近期热点文章

莲子有个“兄弟”叫芡实,食疗养生“兄弟齐上阵”

从皮肤过敏到体无完肤,只因做错一件事

冬季怎么吃?超全食谱大搜罗,30款养生食疗膳方让你温暖一冬

冬季怎么吃大白菜最有益?你需要掌握这九种妙用法

坑了无数老人的白内障“第一神药”被拉下神坛!如何预防白内障,眼科专家支招

网红疫苗真的那么“神”?结婚生娃了还能打吗?疾控专家揭秘宫颈癌疫苗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cjzz/10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