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股骨头坏死之科普知识与规范治疗
2018-10-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股骨头坏死是公认的一大疑难病,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大部分患者在出现髋关节疼痛的同时,将逐渐丧失关节活动及行走功能,最后丧失劳动与生活能力。我国每年的股骨头坏死新发病例在15万~20万之间,累积需治疗的病例在万~万之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成人均易发病,但临床观察表明30—65岁发病率最高,男多于女。
股骨头的位置位于人体大腿和股骨之间,是髋关节的组成部分,外观呈球形,因是股骨的“头部”而得名“股骨头”。股骨头是人体负重和运动的重要部位,支撑着整个躯干的重量。同时,由于股骨头的血供少,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其他血管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从而使股骨头产生缺血、骨质吸收、破坏、塌陷。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创伤性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髋臼骨折、髋关节长期慢性累积性损伤等。非创伤性包括:药源性股骨头坏死,如激素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中毒而致;有些疾病也可合并股骨头坏死,如:强直性脊柱炎、结缔组织病、白血病,糖尿病、镰状细胞病、柯兴氏病、粘多糖病、减压病、红斑狼疮等;另外,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骨内应力和骨外应力变化,也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情在第一、二期之内可采取保守治疗。最根本的方法是患侧不能负重,可扶拐或用助行器,减轻身体对髋关节的压力。如果双髋同时受累,患者应卧床或坐轮椅。还可采用高压氧、理疗、中药等方法,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都有一定的作用。治疗需6-24个月,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至病变完全愈合后才能持重。到了第三期,就不能再保守治疗了,应采取手术治疗。
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对股骨头坏死应采用“未病先防”和“已病早治”的观点:首先,不要过量饮酒和滥用激素,激素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是激素造成脂肪代谢紊乱,骨微血管被脂肪栓塞,使得骨血液供应减少,造成股骨头坏死;长期过量饮酒后,会出现血中游离脂酸升高,能够发生骨内血管栓塞,最后导致骨坏死。其次,对于饮酒较多或已经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涉及股骨头的创伤性疾病,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破坏,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或重建股骨头的血供。另外,对深水潜水员、高空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应注意劳动保护及改善工作条件,确已患病者应改变工作种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