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7-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方式、环境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以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环境必将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诸多外界因素干扰,使人们对骨质疏松症产生很多错误的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往往误导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向,同时延误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时间。致使很多骨量减少的人群导致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的病人成为重度骨质疏松症。而此类错误的认识往往是对骨质疏松症一知半解的人臆断出来的,或者为达到某种特殊目的的人编造出来的。归纳起来有以下8点:
误区之一:单纯补钙能治疗骨质疏松症
这是最广泛的错误认识之一,甚至有些医生都认为补钙就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实际上,补钙确实在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骨的钙代谢紊乱造成的,或者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钙代谢过快,或者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钙吸收缓慢,但归根结底都与钙有关。同时,从我国人口的饮食结构来看,确实存在钙摄入量的不足,一般正常成人钙的摄入量,每天不少于mg,怀孕妇女按15mg/kg体重.d计算。绝经后妇女每日钙摄入量需达到mg,而我国人每日平均钙摄入量仅为~mg,远低于营养专家制定的标准[2]。所以补足钙摄入的不足是正确的理论。但是,对于已患病人群,单纯的补充钙剂来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不正确的,原因是没有找到钙丢失的真正原因,而仅去盲目的补充原料,虽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随着原发病因的加重,无异于饮鸩止渴,最终导致入不敷出,病情逐渐加重。所以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要找到钙丢失过快和钙吸收缓慢的真正原因,从根本入手进行治疗才能起到真正的防治目的。
误区之二:“打钙针”治骨质疏松症
“打钙针”在医学的治疗中主要用于治疗低钙血症,也就是说在血钙低到需要注射钙剂补充的时候才使用,而且一般不会使用太长时间。原因是钙离子参与心肌的收缩,血液中的钙离子过多就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毒性,甚至会造成心脏停博。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液中的钙离子减少,当减少到食物中的钙摄入量不足以补充的程度时,机体就会动用骨钙,由骨钙转化为离子钙来补充血钙,这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其中存在这众多新陈代谢活动参与。又或骨钙由于某种原因代谢过快时(例如绝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血液中的钙离子会一过性增高,在经过一系列的新陈代谢过程,降低血液中的钙离子含量,使血液中的钙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这一过程中,钙不会完全重吸收回骨内,而是排出体外,导致骨钙会逐渐的丢失,产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的发病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短期的补充血钙是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的,长期的钙剂的补充才是根本的治疗措施,“打钙针”是一个短期补充钙剂的过程,所以不适宜治疗骨质疏松症。
误区之三:骨质疏松就是“长骨刺”
“长骨刺”也叫骨质增生,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只不过在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生活方式不同,导致骨质增生的程度不同。骨质增生多在骨的肌附着点发生,是一个骨、肌劳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除了内分泌因素的参与外,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性质起着很大的作用,运动量大,以体力劳动为主类的人容易出现此类状况,同时体重偏重的人由于其肢体长期处于负重状态,也会造成此种结果。在骨质增生部位的骨组织一般会出现骨硬化。而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量减少造成的,所以,“长骨刺”与骨质疏松症负相关。骨质疏松症一般会发生在运动量偏小、体型偏瘦的病人身上。
误区之四:“腰酸背疼”就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病人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背酸痛,但是腰背酸痛不都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一般来说腰背酸痛有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脏器的牵扯痛,例如心肌供血不足会出现左背部的疼痛,肾炎会导致同侧的腰酸痛等。外伤引起的软组织挫伤会引起相应的部位酸痛。劳损性肌筋膜炎也会引起腰背部广泛性酸痛。妇科盆腔炎会导致腰酸痛等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腰背酸痛,然而骨质疏松性的腰背酸痛有什么特点呢?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性腰背酸痛疼痛面积均较广泛,而且在卧床休息后疼痛会减轻,负重运动会使疼痛加重,而劳损性肌筋膜炎所引起的疼痛一般会在运动后减轻,休息后加重。所以,在专业医生的参与下针对性的治疗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腰背酸痛是很重要的。
误区之五:关节痛是骨质疏松引起的
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会引起周身的骨痛,而在骨质疏松症的诊断过程中一般鉴定措施是针对松质骨进行的。所以,有人认为在长骨的两端(关节附近)多为松质骨构成,关节疼痛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关节的退变老化过程中,关节软骨的退变和损伤才是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关节的退变一般会产生如下过程:(1)软骨磨损导致炎性介质侵入关节腔,在这一过程中,机体为了吸收因过度劳损而产生的游离软骨碎屑而在关节腔内形成大量的吞噬细胞、炎性介质,这些物质导致关节腔内出现诸如关节肿胀、积液以及疼痛等最初的反应,如果在此过程中医生参与治疗的化会取得良好的结果。(2)炎性介质刺激关节滑膜增生期,此时期过多、过频的关节过度劳损产生的大量的炎性介质对关节滑膜的刺激产生了病变,导致关节滑膜增生,同时炎性介质也对正常的关节软骨产生了负向作用,致使正常的关节软骨也被蚕食、吸收。(3)关节周围骨硬化期,此段时期关节软骨的生理功能不足以代偿关节的过度使用,导致关节周围的松质骨硬化代偿关节软骨的作用,随着骨的硬化,更进一步加重了关节软骨的磨损,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在此过程中的炎性介质刺激才是导致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所以一般的关节痛不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的,专业的医生能够清楚的鉴定这一发病过程,针对各个环节应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解决或缓解发病的过程。
误区之六:“抽筋”就骨质疏松了
一般的认为是血钙一过性减少会造成“抽筋”,其实“抽筋”的原因很复杂,简单的“着凉”就可能成为其主要原因,其次还可以和神经疾病、水盐酸碱代谢紊乱、血管功能不良等多种因素有关。骨质疏松症病人,由于在钙丢失的过程中有骨钙的代偿性补充,使血钙基本维持正常,所以一般不会因缺钙而引起腿抽筋。
误区之七:喝“骨头汤”能补骨
我们在临床经常发现,许多病人常常非常相信“吃什么长什么”的俗语,每日三餐均要喝一大碗排骨汤或骨头汤。其实骨头汤中钙含量并不高,有人实验用1kg猪骨头熬汤2h,汤中的钙含量仅20mg左右。成人每日需要的钙推荐摄入量为mg,骨质疏松病人需要的更多,用骨头汤补钙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但骨头汤中脂肪含量很高,因此往往事与愿违,“骨髓油”常常使病人身体养的很胖,而骨质确没有什么改变,因此,骨质疏松病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误区之八:补钙容易患肾结石
这个观点可能来自于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即过量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可能使“肾结石危险增加”,但在我国人群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钙摄入量较低。钙剂在胃肠道会和草酸盐结合,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这样,尿里面的草酸盐少了,形成肾结石的机会也就少了。换言之,体内缺钙,胃肠道里的草酸盐无法排出体外,便会形成结石。美国的结论,并不适合于中国人。这是因为,与中国平均推荐钙的摄入量相比,目前中国人平均的钙摄入量还不到毫克,钙缺乏的情况还很普遍。而美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钙的摄入量是毫克,研究中又给实验者多补充了毫克的钙,这样,每日的钙摄入量高达毫克,几乎达到了我国人群的最高耐受量。用了超大剂量的钙,钙质在胃肠道里面结合草酸盐之后,多余的钙就会从尿中排出,增加了尿钙,从而增加肾结石的风险。所以适当的补充钙剂不但不会患肾结石,反而能够减少肾结石的发病率。
总之,对骨质疏松症的真正理解才是首要的健康教育因素,排除上述的错误观点后,我们将骨质疏松症的具体症状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身材变矮、弯腰驼背,这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现,一般如果出现就证明一定患有骨质疏松症。2、腰背酸痛、活动加重,休息后疼痛减轻的腰背酸痛是由于骨质疏松症引起。3、体型偏瘦、营养状态差,厌食偏食或胃肠道疾病所导致的营养状态不好也是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4、嗜烟嗜酒、年龄因素,一般嗜烟嗜酒的人应注意预防骨质疏松症,年龄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中占很大比重,在女性绝经前后,也就是45~50岁左右就应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而男性一般在63~77岁之间时才会出现雄性激素分泌减少造成骨质疏松症,所以在这个年龄也要进行骨密度检查。5、长期用药、其他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易患骨质疏松症,而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多发性内分泌病、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支气管哮喘病、肺心病、强直性脊柱炎、骨肿瘤引起的骨破坏等多种疾病都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
在骨质疏松症的自我鉴定方式中我们运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的一分钟自我测试方案让病人进行自我测试。该测试方案如下:您是潜在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吗?请回答“是”或“否”。1.您的父母双亲中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超过安全限度)?6.每天您吸烟超过20支吗?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9.女士回答:您是否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如果您的答案有部分或者全部为“是”,说明您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的危险,但这并不证明您就患了骨质疏松症。是否患有这种病症需要专业医师进行骨密度测试来得出结论。您可以把您的测试结果交给医生寻求指导,他会建议您是否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测试。所以要做到真正的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好在医生诊治干预下进行。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