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甜品,真的看累了
2023/12/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来源:企鹅吃喝指南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几年的网红甜品面包,画风越来越夸张了?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中的蛋糕、面包、蛋挞:
突然都膨胀成了Plus版本,馅料丰富到仿佛要溢出屏幕:
各种流行元素,在甜品里的占比也越来越高,看起来像是一份实体化的网红关键词大全……
图/抖音
花花的日常甜沫儿网红元素堆得越多,价格也卖得越贵。在有些网红店,顾客还得排长队,等出炉,接受各种苛刻的入店或限购规则。
今天,我们想来聊聊网红甜品的进化史,它如何从十几年前的寻常相貌,一步步变成今日模样?在不同时代,都有哪些甜品引领过网红风潮?
更重要的是,各种奶油、芋泥、麻薯、流心的网红buff,真的让你吃到的面包甜品,变得更美味了吗?
网红甜品进化史
1.0时代
年前后的流行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几乎称得上“朴素”。
毕竟,当时人们见得最多的,是克莉丝汀、可颂坊、味多美这样的连锁品牌。店里的产品,也都是大同小异的吐司、蛋挞、玛芬、蛋糕卷……
这种环境下,只要有一个差异化亮点,就很容易走红。
比如年进入上海的初代网红食之秘,主打产品无非大理石芝士、红丝绒蛋糕、布朗尼之类,外形也算不上精致。
但对于当时吃惯了奶油蛋糕的中国人来说,已经足够亮眼,几乎可以称作上海甜品界的初代网红。
还有85°C的椰丝牛奶小方,其实做法和长相都很简单,但凭着凉凉甜甜嫩嫩的讨喜口感,不仅销量爆棚,还成了当年下厨房的顶流配方:
年在上海开出首店的徹思叔叔,卖39元一个的轻乳酪蛋糕,口味说不上多出色。
但他们打出了现烤现卖的亮点,再加上大排长龙的饥饿营销,一下子火成了现象级网红。
但是,也因为起司蛋糕本身没啥技术门槛,大街小巷冒出来的山寨版“澈思叔叔”、“瑞可爷爷”、“卡贝爷爷”之类,很快击碎了徹思叔叔的饥饿营销策略。
2.0时代
、17年,随着直播、短视频的爆发,食品界也迅速涌现出大量网红。回看当年几大出圈爆款,都有一个共同趋势:料足。
比如鲍师傅的肉松小贝,其实肉松+沙拉酱+蛋糕的组合并不新奇,但鲍师傅把蛋糕做小,沙拉酱加多,肉松裹满外层,一眼就能get到料足馅满的冲击力。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