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级教程,妃娟100中种北海道吐司的

2024/3/2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妃娟老师的%中种北海道吐司,可以说是烘焙圈的神作、经典中的经典,绝对是不能错过的吐司之一。它奶香浓郁、口感细腻、老化速度慢,所以也是私房热卖的单品。今天就分享这款吐司的保姆级教程,小伙伴们学会后绝对不会后悔。

曾经跟大家推荐过这款吐司,同时也收到了很多评论,小伙伴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中种”的问题,比如“主面团都没有面粉,还叫什么面团?”以及“中种发酵那么久,都臭了吧”。那么,在细说制作方法之前,先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中种法是制作面包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将配方中一定量的面粉和占此面粉量约60%的水以及全部的酵母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后形成中种面团,将其充分发酵后加入其余原料,搅拌到需要的程度,松弛一定时间后分割、整形。以一个面粉用量为克的面包为例。如果使用70%中种法,那么中种面团中的面粉用量为*70%=克,主面团中的面粉用量为*30%=75克。如果使用%中种法,那么中种面团的面粉用量为*%=克,主面团中的面粉用量为*0%=0克。%中种北海道吐司使用的就是%中种法,因此主面团材料中,面粉的用量是0。

第二,关于低温发酵的问题。中种面团揉好以后,盖上保鲜膜封,放入冰箱冷藏发酵至少17小时。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一般为0-5度,此时酵母的活性比较弱,但依然在发酵状态。发酵好的面团略带酸气,个头也会膨胀,但体积不会像温暖环境中发酵出来的那么大,不过撕开面团,还是可以看到明显的蜂窝状。中种不需要回温,直接与主面团混合搅打即可。

中种面团:高筋粉克、细砂糖18克、鲜酵母11克、牛奶克、淡奶油克、蛋清42克、黄油12克

主面团:蛋清48克、细砂糖90克、盐7克、鲜酵母7克、奶粉36克、黄油12克

1把所有中种材料(黄油提前软化)倒入和面缸,低速混合至看不到干粉。

2转中高速搅打至食材抱团即可,不用过度搅打。这时候的面团比较硬,表面干爽,摸起来完全不会粘手。

3面团放入大碗里,盖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发酵17-24小时。

4撕开发酵好的中种面团,可以看到面团里分布了气孔,说明酵母已在工作中。

5中种面团剪成小块放入和面缸,加入主面团中除了黄油以外的所有材料。

6中高速搅打,一开始面团比较湿软,很多附着在和面缸的内壁,不太能成团,摸起来也很粘手。

7继续搅打几分钟,可以看到面团筋度越来越强,逐渐抱团,并开始爬上和面钩,和面缸的内壁也干净光洁。此时可以时不时暂停机器,检查面团的状态,面团光滑细腻有弹性,摸起来柔软不太粘手,抻出的膜比较厚,破口处有锯齿状即可。

8放入软化好的黄油。

先用低速搅打至黄油完全被面团吸收,接着转到中高速继续搅打,直到面团能抻出结实的薄膜且破洞边缘光滑。

9揉好的面团盖上保鲜膜静置松弛15分钟。

10面团分成6等份,轻轻滚圆,盖保鲜膜静置松弛15分钟。

11依次将小面团取出,轻拍排气后,用擀面杖擀成厚薄均匀的牛舌状,翻一面,自上而下卷起,放在一旁,盖保鲜膜继续静置松弛10分钟。

12取出松弛好的面团,擀长,压薄短底边,自上而下卷起,压在底部。

13面团放入模具里,在温暖湿润处进行最后发酵。

14面团发至模具大约九分满,指腹轻轻按压表面,不会立刻回弹后,刷一层薄薄的蛋黄液。

15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上火度,下火度,下层烘烤45分钟左右。表面微微泛黄后,可以盖上锡纸防止上色过重。烤好后立刻出炉,摔几下模具散出热气,脱模后侧放在烤网上晾冷。

1文中配方是2个克吐司模的量。

2面团务必揉到位,若是揉不好,延展性不足,那么面团在最后发酵和烘烤时容易出现不长个的现象。如果单靠延长时间来使面团勉强达到应有的高度,内部往往已经发酵过头,这样成品容易组织粗糙。

3松弛步骤很关键,不能偷懒。面团本身是有弹性的,只有松弛充分后才便于擀卷,以及烘烤时组织不易断裂。

4淡奶油不能用牛奶代替,黄油也不能用玉米油替代,如果实在没有这些材料,可以考虑选择其他的配方,不建议随意更改原配方的材料和用量。

5如果没有鲜酵母,可以改用耐高糖酵母粉,用量为鲜酵母的1/3。

6家里烤箱如果不能独立设置上下管温度,就用上下火度。

7如果使用低糖节能吐司盒,烘烤时需要适当降温和减少时间。

以上就是妃娟老师的%中种北海道吐司的详细教程了,这款经典的吐司真的非常好吃,妥妥的私房热卖商品。如果你们学会了,也可以在家自制,吃着自己做的吐司,更加有满足感。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你们能喜欢。

我是寻找米米,一个爱吃爱玩的美食博主,如果您喜欢我的美食作品,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zlff/14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