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医古关节痛未必是痛,老中医怎么用几付
2019-4-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点击上方「香雪制药」和我做朋友吧^_^
小雪刚过,广东终于入冬。气温终于降下来了。“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气温持续走低,天气寒冷。
常被忽略的真相
35岁的黎女士类风湿关节炎治好了
35岁的小黎是个老广州人,2年前生产后出现关节痛,被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服用来氟米特、强的松等抗炎止痛治疗,但不时复发。有一次小黎的邻居告诉她,自己母亲曾经也是关节痛,一发作路都走不了,医院的甄梦初医生看病,吃了几剂中药后来再没复发过。小黎去找这位医生时发现老先生早已去世,甄氏医学第四代传人德叔仍在省中医。当小黎走进诊室时,左脚无法落地,左踝关节红肿明显,左手拇指及食指关节肿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边有齿印。
德叔分析:
德叔认为小黎的关节痛主因是产后身体虚弱,又受风寒之邪而发。此次发病因寒冬不注意,风寒之邪,侵袭人体经络,阻滞关节、肌肉、筋骨,又常年居住于岭南潮湿炎热之地,易感受外湿而发。治疗以温经除湿通络为主,用海风藤、络石藤等祛湿邪,通络止痛,用制川乌、桂枝、当归等温通经脉。间断在门诊治疗一个月后关节痛明显缓解,激素开始减量,三个月后激素全停。
德叔说黎小姐的“痛”是中医里痹症中的着痹,多以湿邪夹杂风寒犯病,邪气留滞经络,气血闭阻,不通则痛。岭南是水湿偏重之地,人在岭南湿气可从肌肤入侵,从口吃入,更可以在体内自己生成。一般着痹病情反复,与气候变化、劳累不节、潮湿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不小心吹了风、着了凉,可能又要经历那番痛苦了。
预防:藏肾阳按太溪
小雪养生重点在于“藏”,即把神藏于内,不暴露于外,调神养生,节制对私欲和名利的奢望。小雪时节夜间时间越来越长,白天时间越来越短,阳气潜藏,阴气渐盛,气温降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寒风瑟瑟……除注意保暖外,德叔还强调,小黎痹症日久,伤及肾中之阳,平时可以按揉肾经上的原穴-太溪穴来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肾中之阳,每次按揉约30-50次,以酸胀感为度。
德叔养生药膳房
鲫鱼土茯苓汤
材料:鲫鱼1条,土茯苓10克,葱5克,胡椒3克,生姜3-4片,白酒5ml,适量精盐。
功效:温中健脾,通络除湿
鲫鱼性味甘平,可健脾补虚,其次它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作用。土茯苓归肝胃经,具有较强除湿、通利关节的作用。生姜轻煮以祛表寒,注意切姜时要保留姜皮,因为姜皮可祛风。葱、胡椒、白酒等都是温经通络、驱散风寒的佳品。此汤品适用于着痹患者不慎感受风寒之邪时服用,也可防止复发。
烹制方法:鲫鱼去内脏,洗净;铁锅中放油,先煎姜片,再放入鲫鱼煎至两面焦黄;铁锅中加水ml(约5碗水量),大火煮开;洗净土茯苓,切块,以药袋包好放入砂锅,将铁锅中汤及鱼倒入砂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入盐、姜、葱、胡椒及白酒,稍煮即可饮用。
德叔
德叔,名张忠德,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副院长,他医术高明、风趣亲民,被患者亲切地称为“德叔”。
在德叔医古,德叔将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高深奥妙的中医理论对人们日常疾病疾病的保健,比如情志、起居、四时节气、人群体质等,中医提倡天道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从根本上提高健康素质,告诉人们人们少生病、不生病的绝招。
(以上内容转自《羊城晚报》)
“香雪生脉饮”香雪生脉饮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等炼制而成,具有益气安神、养阴生津的功效,睡不好来一瓶,感觉也是棒棒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