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穴治百痛
201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一、疼痛的原因
疼痛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跌打所致。《内经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内经素问·至真大要论》:“诸腑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二、疼痛的病机
1、不通则痛:各种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得气机不通,血液瘀阻,痰湿留滞,燥屎内结等,均可产生疼痛。
2、不荣则痛:因某些邪气侵袭,或脏腑功能低下,而致气血、阴阳亏损,人体脏腑失于温养、濡润,而引起疼痛。
三、手针治痛机制
《内经》记载:“夫四末阴阳气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指手足。人体的经络回圈不息,往复无穷,取手部穴位可以治疗周身疾病。
手针治痛最重要的是调气,所谓“用针之道,在于调气。”应用手针通调气血,贯之周身,以达治疗目的。
疼痛只是各种病的一个症状,手针治痛,可以标本兼治。
四、手针取穴原则
1、对应取穴
即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穴位,如肩痛取肩痛点,胸痛取胸痛点。
2、归经取穴
按疼痛部位属于哪一经病变,选取某一经上的穴位,如胁痛取偏头痛点,目痛取后头痛点。
3、对侧取穴
即采用巨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五、手法
1、针刺:详见穴位解说。进针时,沿骨膜刺入。
2、手指点按:先按后点,重复回圈。
即由轻开始逐渐用力,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用力为好,按1~5分钟后,患者症状一般会有明显的减轻或缓解。
此时,改为点,即拇指不与穴位脱离,一压一松为一次,连续点按36次为一遍,共点3~7遍。
再继续按压穴位3分钟左右。
总共治疗时间15~20分钟,以巩固疗效。
六、气至病所、针灸治神
进针后运用手法时或点按穴位时,令患者活动患处,医者患处按摩,疏通经络气血,激发体内经穴中的经气(神气)以影响脑“元神之府”,发挥其“神明”作用,调动神气作用,(调病机能、抗病机能)调和脏腑功能以达到补虚泄实、阴阳平和,即达到治疗痊愈。
七、手穴治疗特点
1、简单方便,不需脱衣除裤,不受到时间与场地的限制,有针用针,无针用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治疗。
2、一病取一穴,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出偏差。
3、见效快,临床治疗往往一次见效,立即止痛。大部份患者可在1~10分钟内使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
4、疗效显着。临床实践证明,总有效率答98%。
5、一穴多用,多种功效。
疼痛是某一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如头痛,可见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鼻炎引起的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等。其他常规针灸疗法治疗,往往会采用几个穴位协同治疗,而手针只用一个穴位,就能达到几个穴位的治疗效果和目的。
有些穴位位于十二经上,不但主治与其相对应的疾病,还具有其所在经络穴位的主治功能。如足根痛点,不但可以治疗足根痛,还可以治疗心痛、胸闷、心烦等病症。又如后头痛点,位于手太阳小肠经脉,所以不但可以治疗头痛,还可以治疗目痛、咽喉病症、热病、神志病。
八、手穴功效
平秘阴阳,打通经脉,调节营卫,镇痛抗炎,活血化瘀。
九、手穴定位及主治丶针法
手穴多至余个,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提高,选出具有特效的28个穴位,通治全身疾病。
腰腿穴共2点。手背腕横纹前1.5寸,第二指伸肌腱的桡侧一穴,第四指伸肌腱的尺侧一穴。
腰腿痛,对扭伤、风湿、劳损所致的急慢性腰腿痛均有良好疗效,尤其是急性腰扭伤的效果最佳。对慢性腰痛也有一定疗效。
直刺5分~1寸,向腕方向斜刺1~1.5寸,泻法。
踝穴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扭伤、风湿所致的踝肿痛。
直刺1~2分,向腕方向刺0.8~1寸。
胸穴
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挫伤,胸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所致的胸痛,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胸闷、胸痛、吐泻、癫痫发作。
直刺,深1~2分,由掌向腕方向刺0.8~1寸,同时按摩患者胸部的疼痛处。
眼穴
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急性秸膜炎,急性角膜炎,睑腺炎,红眼病,麦粒肿,霰粒肿,青光眼所致的眼病,眼发涩、眼发胀,或不明原因的眼痛。
直刺1分,向掌指关节斜刺3~5分,配合耳尖放血,效果更快。
肩穴
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肩周炎,肩关节痛,活动受限,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
针刺1分,向掌指关节斜刺3~5分。
前头穴
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前头痛,胃痉挛,急性胃痛,风湿,扭伤所致的膝关节痛,趾关节痛。
直刺1分,斜刺3~5分。胃痛令患者深呼吸,医者按揉患者胃部。
头顶穴
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神经性头痛,疝气疼痛,全头痛。
直刺1分,斜刺3~5分。疝气疼痛,令患者仰卧,小腹提气,之后再针灸。
偏头穴
无名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偏头痛,胁痛,胸肋痛,肝区痛,胆区痛,胆绞痛,肋间神经痛。
直刺2分,斜刺3~5分。治疗时令患者转动头部或胸胁,比较能够感觉针刺之后是否得气,改善痛感。
后头穴
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后头痛,目痛,急性扁桃腺炎,臂神经痛,颊部红肿。
直刺1~2分,斜刺3~5分。治疗时须令患者低头或仰头,同时眼睛闭合,以刺激本穴。
脊柱穴
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脊柱痛,腰脊强直,活动受限,急性脊间韧带损伤,尾骨痛,鼻塞,耳呜,及做过腰椎间盘脱出手术后所引起的腰痛。
直刺2分,斜刺5~8分。治疗时须令患者活动脊椎,医者再按揉患者的脊柱,效果较佳。
坐骨神经穴
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痛,臀部痛,单侧下肢痛、双下肢痛,后腰痛。
直刺5分,斜刺5~8分。令患者活动腰部或患肢,往返行走几分钟后再施针或点按。
咽喉穴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干,暗哑,三叉神经痛,牙痛。
直刺5分,斜刺0.8~1寸。治疗时令患者吞咽唾液。咽干,配太溪穴。
颈项穴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落枕,颈项痛,偏头痛。
直刺5分,斜刺0.8~1寸。治疗时令患者活动颈项,左右旋转,同时按揉颈部以后再下针。
牙痛穴手背第四掌指关节桡侧缘。
牙痛。
直刺3~5分,斜刺0.8至1寸。
足跟穴掌面,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近大陵穴1/3处,掌心尽头凹陷中。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心痛。
直刺3~5分,斜刺0.8~1寸。令患者站立进针,往返行走,顿足跟。
会阴穴在小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处。
会阴痛,阴茎抽痛,以及因疖肿、肛裂所致的会阴部疼痛。
直刺2分,斜刺3~5分。令患者缩阴、收腹。
胃肠穴在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的中点。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所致的上、中、下腹痛,或胃肠饱服。
直刺5分,斜刺0.8~1寸。针刺前后均令患者挺直背脊行走,同时按揉胃脘部。
咳喘穴掌面食指下方的掌指关节尺侧。
咳喘,短气,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直刺5分,斜刺1寸。针刺前可令患者深呼吸、咳嗽,以强化感应性。
夜尿穴在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的横纹处。
小儿夜尿、遗尿。
直刺1~2分,斜刺3~5分。梦中找厕所,配内关穴。
定惊穴在手掌侧大鱼际的赤白肉际交接处,鱼际穴下5分。
镇惊,抽风。
直刺5分,斜刺1寸。
升压穴在手背腕横纹的中点处。
低血压,头眩晕。
直刺3分,斜刺8分。针灸前先令患者仰卧,闭目。
呃逆穴在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的横纹处。
呃逆,打嗝。
直刺2分,斜刺3~5分。针刺时令患者深呼吸。情况不严重时也可以点按而获得缓解。
扁桃体穴在掌面第掌二掌骨尺侧中点。
扁桃体炎,咽炎,咽喉痛。
直刺5分,斜刺5~8分。令患者吞咽唾液,同时吸气。
小儿消化不良穴在中指第一指关节横纹的中点。
小儿积滞,消化不良,营养不良。
直刺1分,皮针放血,挤出黄白色液体。
急救穴在中指尖距指甲缘约2分处。
昏厥,休克。
直刺2分,泻法。
偏头痛特效双穴掌背第四掌骨两侧,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各种偏头痛,尤其对血管性偏头痛有特效。
直刺3分,泻法。
便秘穴掌背,中指掌指关节桡侧。
清肠通便,主治便秘。
直刺3分,泻法。
失眠穴掌面,食指第一节指骨中点的桡侧。
各种失眠。
直刺3分。由桡侧赤白肉际斜刺5分~1寸。
本文内容摘自《道医天乙神针》。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