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髋关节痛 > 预防知识 > > 手穴治百痛

手穴治百痛

2017-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疼痛的原因

疼痛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外伤跌打所致。《内经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内经素问·至真大要论》:“诸腑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二、疼痛的病机

1、不通则痛:各种邪气稽留体内,与气血搏结,阻于经络,滞于脏腑,使得气机不通,血液瘀阻,痰湿留滞,燥屎内结等,均可产生疼痛。

2、不荣则痛:因某些邪气侵袭,或脏腑功能低下,而致气血、阴阳亏损,人体脏腑失于温养、濡润,而引起疼痛。

三、手针治痛机制

《内经》记载:“夫四末阴阳气会者,此气之大络也”;“皮之部,输于四末”,四末即指手足。人体的经络回圈不息,往复无穷,取手部穴位可以治疗周身疾病。

手针治痛最重要的是调气,所谓“用针之道,在于调气。”应用手针通调气血,贯之周身,以达治疗目的。

疼痛只是各种病的一个症状,手针治痛,可以标本兼治。

四、手针取穴原则

1、对应取穴

即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对应的穴位,如肩痛取肩痛点,胸痛取胸痛点。

2、归经取穴

按疼痛部位属于哪一经病变,选取某一经上的穴位,如胁痛取偏头痛点,目痛取后头痛点。

3、对侧取穴

即采用巨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五、手法

1、针刺:详见穴位解说。进针时,沿骨膜刺入。

2、手指点按:先按后点,重复回圈。

即由轻开始逐渐用力,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下,尽量用力为好,按1~5分钟后,患者症状一般会有明显的减轻或缓解。

此时,改为点,即拇指不与穴位脱离,一压一松为一次,连续点按36次为一遍,共点3~7遍。

再继续按压穴位3分钟左右。

总共治疗时间15~20分钟,以巩固疗效。

六、气至病所、针灸治神

进针后运用手法时或点按穴位时,令患者活动患处,医者患处按摩,疏通经络气血,激发体内经穴中的经气(神气)以影响脑“元神之府”,发挥其“神明”作用,调动神气作用,(调病机能、抗病机能)调和脏腑功能以达到补虚泄实、阴阳平和,即达到治疗痊愈。

七、手穴治疗特点

1、简单方便,不需脱衣除裤,不受到时间与场地的限制,有针用针,无针用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治疗。

2、一病取一穴,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出偏差。

3、见效快,临床治疗往往一次见效,立即止痛。大部份患者可在1~10分钟内使病情得到缓解或痊愈。

4、疗效显着。临床实践证明,总有效率答98%。

5、一穴多用,多种功效。

疼痛是某一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如头痛,可见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鼻炎引起的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等。其他常规针灸疗法治疗,往往会采用几个穴位协同治疗,而手针只用一个穴位,就能达到几个穴位的治疗效果和目的。

有些穴位位于十二经上,不但主治与其相对应的疾病,还具有其所在经络穴位的主治功能。如足根痛点,不但可以治疗足根痛,还可以治疗心痛、胸闷、心烦等病症。又如后头痛点,位于手太阳小肠经脉,所以不但可以治疗头痛,还可以治疗目痛、咽喉病症、热病、神志病。

八、手穴功效

平秘阴阳,打通经脉,调节营卫,镇痛抗炎,活血化瘀。

九、手穴定位及主治丶针法

手穴多至余个,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提高,选出具有特效的28个穴位,通治全身疾病。

腰腿穴

共2点。手背腕横纹前1.5寸,第二指伸肌腱的桡侧一穴,第四指伸肌腱的尺侧一穴。

腰腿痛,对扭伤、风湿、劳损所致的急慢性腰腿痛均有良好疗效,尤其是急性腰扭伤的效果最佳。对慢性腰痛也有一定疗效。

直刺5分~1寸,向腕方向斜刺1~1.5寸,泻法。

踝穴

拇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扭伤、风湿所致的踝肿痛。

直刺1~2分,向腕方向刺0.8~1寸。

胸穴

拇指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挫伤,胸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所致的胸痛,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胸闷、胸痛、吐泻、癫痫发作。

直刺,深1~2分,由掌向腕方向刺0.8~1寸,同时按摩患者胸部的疼痛处。

眼穴

拇指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急性秸膜炎,急性角膜炎,睑腺炎,红眼病,麦粒肿,霰粒肿,青光眼所致的眼病,眼发涩、眼发胀,或不明原因的眼痛。

直刺1分,向掌指关节斜刺3~5分,配合耳尖放血,效果更快。

肩穴

食指掌指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肩周炎,肩关节痛,活动受限,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

针刺1分,向掌指关节斜刺3~5分。

前头穴

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前头痛,胃痉挛,急性胃痛,风湿,扭伤所致的膝关节痛,趾关节痛。

直刺1分,斜刺3~5分。胃痛令患者深呼吸,医者按揉患者胃部。

头顶穴

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

神经性头痛,疝气疼痛,全头痛。

直刺1分,斜刺3~5分。疝气疼痛,令患者仰卧,小腹提气,之后再针灸。

偏头穴

无名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偏头痛,胁痛,胸肋痛,肝区痛,胆区痛,胆绞痛,肋间神经痛。

直刺2分,斜刺3~5分。治疗时令患者转动头部或胸胁,比较能够感觉针刺之后是否得气,改善痛感。

后头穴

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后头痛,目痛,急性扁桃腺炎,臂神经痛,颊部红肿。

直刺1~2分,斜刺3~5分。治疗时须令患者低头或仰头,同时眼睛闭合,以刺激本穴。

脊柱穴

小指掌指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

脊柱痛,腰脊强直,活动受限,急性脊间韧带损伤,尾骨痛,鼻塞,耳呜,及做过腰椎间盘脱出手术后所引起的腰痛。

直刺2分,斜刺5~8分。治疗时须令患者活动脊椎,医者再按揉患者的脊柱,效果较佳。

坐骨神经穴

第四、五掌指关节间,靠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坐骨神经痛,髋关节痛,臀部痛,单侧下肢痛、双下肢痛,后腰痛。

直刺5分,斜刺5~8分。令患者活动腰部或患肢,往返行走几分钟后再施针或点按。

咽喉穴

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指关节处。

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咽干,暗哑,三叉神经痛,牙痛。

直刺5分,斜刺0.8~1寸。治疗时令患者吞咽唾液。咽干,配太溪穴。

颈项穴

第二、三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二掌指关节处。

落枕,颈项痛,偏头痛。

直刺5分,斜刺0.8~1寸。治疗时令患者活动颈项,左右旋转,同时按揉颈部以后再下针。

牙痛穴

手背第四掌指关节桡侧缘。

牙痛。

直刺3~5分,斜刺0.8至1寸。

足跟穴

掌面,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近大陵穴1/3处,掌心尽头凹陷中。

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痛、心痛。

直刺3~5分,斜刺0.8~1寸。令患者站立进针,往返行走,顿足跟。

会阴穴

在小指桡侧第一指关节赤白肉际处。

会阴痛,阴茎抽痛,以及因疖肿、肛裂所致的会阴部疼痛。

直刺2分,斜刺3~5分。令患者缩阴、收腹。

胃肠穴

在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的中点。

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所致的上、中、下腹痛,或胃肠饱服。

直刺5分,斜刺0.8~1寸。针刺前后均令患者挺直背脊行走,同时按揉胃脘部。

咳喘穴

掌面食指下方的掌指关节尺侧。

咳喘,短气,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直刺5分,斜刺1寸。针刺前可令患者深呼吸、咳嗽,以强化感应性。

夜尿穴

在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的横纹处。

小儿夜尿、遗尿。

直刺1~2分,斜刺3~5分。梦中找厕所,配内关穴。

定惊穴

在手掌侧大鱼际的赤白肉际交接处,鱼际穴下5分。

镇惊,抽风。

直刺5分,斜刺1寸。

升压穴

在手背腕横纹的中点处。

低血压,头眩晕。

直刺3分,斜刺8分。针灸前先令患者仰卧,闭目。

呃逆穴

在手背中指第二指关节的横纹处。

呃逆,打嗝。

直刺2分,斜刺3~5分。针刺时令患者深呼吸。情况不严重时也可以点按而获得缓解。

扁桃体穴

在掌面第掌二掌骨尺侧中点。

扁桃体炎,咽炎,咽喉痛。

直刺5分,斜刺5~8分。令患者吞咽唾液,同时吸气。

小儿消化不良穴

在中指第一指关节横纹的中点。

小儿积滞,消化不良,营养不良。

直刺1分,皮针放血,挤出黄白色液体。

急救穴

在中指尖距指甲缘约2分处。

昏厥,休克。

直刺2分,泻法。

偏头痛特效双穴

掌背第四掌骨两侧,近第四掌指关节处。

各种偏头痛,尤其对血管性偏头痛有特效。

直刺3分,泻法。

便秘穴

掌背,中指掌指关节桡侧。

清肠通便,主治便秘。

直刺3分,泻法。

失眠穴

掌面,食指第一节指骨中点的桡侧。

各种失眠。

直刺3分。由桡侧赤白肉际斜刺5分~1寸。

本文内容摘自《道医天乙神针》。









































白癜风用什么药膏好使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yfzs/5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