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大学教授说经常吃早餐危险颠覆谣言事
2024/9/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你今天吃早餐了吗?一直以来,家人和医生都告诉我们,要吃早餐,而且一定要吃好。因此,“早餐要吃得像皇帝,午餐要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这种说法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位教授却发表了一篇颠覆性的文章称,经常吃早餐很危险。想必网友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十几年了你都骗我吃早餐,现在又说又危险,你们能不能有点立场有人问松鼠君:这话能相信吗?确定不是新一轮“朋友圈谣言”?对此,松鼠君只能说:往下阅读,有你想要的答案↓↓↓剑桥大学教授:经常吃早餐有风险前几天,一篇名为《剑桥大学教授:经常吃早餐,很危险》的文章在网络迅速传播,文中介绍,剑桥大学教授Kealey表示,吃早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他甚至还为此写了一本题为《早餐是危险一餐》的书。文中提到,剑桥大学临床生物化学博士DrKealey教授平时注重饮食健康,但年3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当时,医生给了很多建议,其中包括,一定要吃早餐,并且吃一些主食(碳水化合物),不要喝酒。这位教授边实验边调理健康,他通过自身的实验研究发现,只要一吃早餐,血糖就会飙升。此后,他决定“戒早餐”,严格限制主食类的碳水化合物,避免糖类、吃很多蔬菜、坚果、一些白肉。一段时间后,他的血糖开始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逆转了糖尿病。Kealey教授开始研究早餐对健康的影响,他发现原来早餐并没有那么重要,反而不吃早餐会更加健康,于是,他写了本书,名为《早餐是非常危险的一餐》。早餐很危险,出书为证要知道,“吃早餐”才是营养学界的普遍认同的观点啊,这本书的出版难道是要颠覆此前的研究?为什么吃早餐会危险呢?DrKealey教授认为,早上我们体内的一种名为皮质醇的激素,浓度处于高水平,它能够帮我们把储存在肌肉、肝脏和脂肪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我们身体使用。但是,如果早饭后的血糖大幅上升引发胰岛素分泌后,皮质醇的反应过程就被打断了。于是身体就从“消耗模式”,进入了“储能模式”。而且早餐引起的胰岛素飙升,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引发或者加重糖尿病问题,所以说对于有超重问题、身材不理想、高血压、糖尿病问题的人来说,吃早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教授眼中的血糖过山车式波动,基本就是这样此外,文章还举例称,很多人在他的影响下戒掉了早餐,体态轻盈了不少。一位叫Sam的网友,以前经常在早上吃吐司面包和稀饭,不吃早餐后,三周就减掉了9斤,胆固醇和BMI都下降了。Sam很开心地晒了图而对于此前公认的一定要吃早餐的说法,该教授说,他仔细研究了和早餐相关的研究,都和一些食品公司相关,比如说,生产早餐麦片的公司,培根或者蛋糕等公司,而研究结果就可想而知啦。所以,教授认为,简单一句话就是——卖货!由案例得出结论,上述研究看似科学,但真的是这样吗?大家此前公认的“吃早餐对身体好”又怎么解释呢?不妨来看看专家怎么说~专家:个例不具代表性,需证据支撑对于上述发现,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认为,说法不靠谱,而且只是一个个人案例,不具有代表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确实会使血糖升高,关键问题在于食物摄入总量而不在于摄入的时间,而在于食物的总摄入量。且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一个人的实验并不具有说服力。从事公众健康传播和患者教育多年的医学博士田向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判断一个说法是真是假,一是要有确凿的证据;二是可重复,即其他专业人员在同样的情况下,运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观察或实验,可得到相同的结果;三是有大人群研究证据,即研究结果对于同类人群具有普适性。”田向阳强调,搬出“剑桥大学教授”也不能等同于科学,真正的科学验证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如对暴露于某危险因素人群的长期队列观察、随机分配受试对象、采用盲法以排除实验人员和受试者的主观影响等,严格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做到实验结果准确可靠。而提出Kealey教授得出结论之前并没有进行任何长期的大人群队列观察研究和科学实验,所能提出的例证只自己不吃早餐后逆转了糖尿病。田向阳认为,剑桥教授只是凭餐后测量自己的血糖发现有明显升高就认为吃早餐对身体不利,是明显站不住脚的。人餐后血糖快速升高是完全正常的,餐后不升高反而说明人体存在健康问题。就文中的另一个例证——Sam的女士不吃早餐后减肥了。田向阳表示,先不论例证的真实性,即便是真实的,也只能是个例,没有经过科学方法进行确凿性、可重复性和普适性的验证就不能总结出“早餐对于人们身体健康是危险的”这一普适性规律。一句话来说的话,个例不足以说明问题,科学研究要讲究大量的证据和数据。反传统言论背后或有利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罗云波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出现这样颠覆性的言论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经济利益驱动、二是赚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