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玄技堂

2021-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pf/a_5131651.html
  在生活中有大大小小的疾病,其中免疫系统的疾病,症状多少是会有一些相似的。比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两种疾病都是关节炎的一种,那么就会有患者分不清楚自身患上的到底是哪一种疾病,而产生病急乱投医,使用错误的药物,那么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区别,方便大家治疗。   首先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通常表现出晨起关节处僵硬,手腕脚腕关节的关节炎,以及关节畸形。这种疾病不但影响了运动系统,还严重影响了心脏,肾脏,呼吸系统的功能,这会严重的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及时就诊,还会出现贫血,心包炎,坏死性脉管炎,干燥综合症这类疾病。   那么骨性关节炎,区别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它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由于普通的感染性关节炎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也就是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病,但是类风湿关节炎是由于免疫引起的。而且这种疾病发展缓慢,病情较轻,对功能没有很明显的影响,所以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患病的部位,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或者是减缓病变的发展。   首先骨性关节炎这种疾病是由于患者本身就有关节类的炎症,从而造成了增生导致这种疾病,如果没有对患者的生活带来功能性的损伤,就可以不用进行特殊治疗。但是类风湿性这种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也就是感染所导致的,如果一旦产生就要积极参与治疗,避免产生更严重的病症。

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本质是病理因素,是软骨退变。软骨退变包括韧性、弹性都会下降,厚度也会变薄。很多人随着年龄增长,到老年变低,与软骨退变也有一定的关系。软骨变薄,关节无形当中高度变低,变低以后韧带周围肌肉松弛,但是,为了恢复稳定性,周围都长骨刺,把它的稳定性恢复。骨刺从某种意义上,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骨性关节炎全身各个关节都可以出现,最常见就是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因为承重关节要负重、要站立、要行走。但是,上肢的关节也有发生,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几率也高,与劳动操作有关。虽然上肢不负重,但是,上肢主要活动比较多,要进行劳动操作,劳损的表现也会导致软骨退变。

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好发于负重关节及活动量较多的关节(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过度负重或使用这些关节,均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发生。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

骨性关节炎,老百姓俗称骨刺,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损害、骨质过度增生、僵硬、肥大变形和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为特点的常见风湿病。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和遗传等因素有关。

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常为休息痛,表现为休息后出现疼痛,活动片刻即缓解,但活动过多后,疼痛又加剧。另一症状是关节僵硬,常出现在早晨起床时或白天关节长时间保持一定体位后。检查受累关节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活动时有摩擦感或“咔嗒”声,病情严重者可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

骨性关节炎的特点

01

疼痛与活动有关

开始时多为轻至中度间歇性钝痛。休息时缓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严重时疼痛可呈持续性,甚至出现撕裂样或针刺样疼痛。

02

关节负重有关

关节负重时疼痛明显,疼痛缓慢发展,后期休息时也痛。

03

炎症期特点

夜间常被痛醒是炎症阶段最明显的特点,局部皮肤温度可增高,发红。

04

局部关节反应

局部关节肿胀、压痛,晨僵,活动后缓解。活动时关节常出现弹响、关节绞锁。

骨性关节炎的常见问题

01

骨性关节炎有哪些物理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包括水疗、针灸、按摩、热敷和微波治疗等。微波治疗有止痛、消肿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02

骨性关节炎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吗?

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者,无需特殊处理。

03

骨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散步或游泳等活动能增强患者的耐力和日常活动能力,有利于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勿做剧烈运动如跳高,跑步等。为防止关节僵硬,在炎症减轻后可做下蹲活动。

04

骨性关节炎患者该如何减轻膝关节负重?

肥胖者要减轻体重;髋或膝关节受累者,应避免过久站立或长距离步行;高龄患者应用手杖,尤其上下楼梯时用手杖可减轻因负重而造成的疼痛;若慢性损伤与职业有关,应调换工作。

05

骨性关节炎患者该如何进行关节保护?

关节部位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寒冷、多风的环境,注意保护关节勿受冻。穿平跟软底鞋以减轻对膝关节的冲击。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的年龄是四十到六十岁,女性要多于男性,症状多表现为四肢小关节对称性的炎症。

严重的可会出现关节畸形以及功能丧失。关节外的表现有发热,类风湿结节,累及关节外的器官可出现心包炎胸膜炎等。检查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确诊。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以温带、亚热带和寒带地区多见,热带地区少见。关节的各种组织如软骨、韧带、肌腱和骨骼均发生炎症,并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分析,认为风湿性关节炎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途径至关重要,咽部链球菌感染是发病的必要条件。但A组链球菌引起风湿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还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病理改变为,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水肿,滑膜下结缔组织中有黏液性变,纤维素样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时有不典型的风湿小体。活动期过后,关节内的渗出物可被吸收,一般不引起粘连,因此并不产生关节变形等后遗症。

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加实验室检查和前期链球菌感染的证据诊断风湿性关节炎。如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特点

01

疼痛呈游走性

早期关节炎疼痛的游走性比较明显,游走间隔期比较短。

02

相互制约现象

第一个关节疼痛肿胀转移到另一个后,该关节的肿痛较快减轻或消失。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后可完全消退,而新发病的关节肿痛逐渐严重。

03

疼痛呈对称性

关节疼痛的转移常是对称性的,除早期游走性疼痛外,单关节疼痛少见。

04

疼痛逐渐加重

早期关节局部酸痛和僵硬较轻,当病情交替地缓解与复发后疼痛渐加剧。关节痛在早晨、夜里、阴雨天、寒冷、潮湿、受冻后加重。

05

活动后疼痛减轻,休息后刚开始活动时疼痛较重

患者常有“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的感觉。多数患者因剧痛不敢活动,使关节附近肌肉萎缩及肌无力,关节活动受限、畸形及功能障碍。

06

严重患者伴有血管炎者

可出现足、手指端坏死,导致心脑肺功能受累。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保护

01

避免各种引起疼痛的诱因

居住通风、向阳的房屋;被褥要干燥轻暖,床铺要平整,不要贪凉;冬天应多晒太阳。

02

注意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膝关节不要垫高,以免发生屈曲畸形,防足下垂时足底可放护足板。

03

避免关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态

不要长时间站立,在适当时候坐下来休息;坐下时,应经常变换坐姿;应避免手指长时间屈曲,应不时停下来休息,舒展一下手指。

04

患者应尽量利用较大和有力的关节

手提重物时,尽量不用手指而用手臂和肘关节;不要用手指作支撑,应以手掌来支撑;拧瓶盖时,不要用手指拧,应以掌心加压力拧;坐下时,膝关节不要过分屈曲,双足应平放在地上。

05

减少工作和日常生活的体力消耗

家里物品的放置应科学合理,轻便和不常用的物品放在高处,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用的地方。安排好工作的程序,以减少弯腰、爬高或蹲低。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锻炼方式

1

急性期症状控制后,坚持作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并有计划地渐进,防止肌肉挛缩,关节废用畸形。

2

对已有关节畸形致残的患者,要尽可能发挥健康肢体的功能,维持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

锻炼的方法,如太极拳、散步、抬腿弯腰、游泳等,根据自己的习惯及能力选择活动度。

4

晨练和散步不仅可增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体质,促进其康复,而且可以增加关节的适当活动,从而减少关节强直与畸形,减少残疾的形成。

5

日常生活中关节功能锻炼时,学会自我护理。活动时感到关节疼痛,应立即停止活动,检查活动方法是否恰当。

痛风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晶体诱发的炎症性疾病,长期嘌呤代谢活跃、嘌呤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泄障碍,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引起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尿酸盐晶体沉积,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和软组织炎症、痛风石沉积、慢性关节炎和关节损坏。高尿酸血症亦可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盐结石形成。痛风患者早期积极降尿酸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脏器损害。

痛风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致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泌尿系统结石以及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其多有遗传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如果患者无临床症状,血中尿酸浓度高于正常值,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浓度如果达到饱和溶解度的话,这些物质最终形成结晶体,积存于软组织中。最终导致身体出现炎症反应。痛风可以由饮食、天气变化如温度和气压突变、外伤等多方面引发。家族倾向,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主要特点

1

急性发作时常在夜间骤然发病,疼痛剧烈,首次多发生在足的第一跖趾关节,其次为踝、手,少数发生在肩关节。

2

开始为单个关节,呈红、肿、热、痛与运动障碍,再次发作可能为单关节或多关节交替出现。

3

疼痛的性质如同撕筋裂骨,甚至不能忍受被单或一张纸的重量,室内有人走动或震动也不能忍受。

4

可出现高热、头痛、心悸、疲乏、厌食,白细胞数增高、血沉加快、血尿酸水平增高等。

5

急性发作一般持续3~10天,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畸形、僵硬、痛风结石或肾脏损伤。

饮食注意事项

01

低嘌呤饮食

控制含嘌呤高的食物可减少痛风的急性发作次数。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水产,肉类如牛羊肉,蔬菜类如四季豆等。

02

多饮水

促进尿酸排泄,使尿量维持在每天ml以上,治疗饮食。

03

忌烟酒

避免饮用啤酒。

04

多食碱性食物

油菜、白菜、萝卜瓜类等,可使尿pH升高,预防尿酸性结石。

05

控制体重

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全身代谢异常,同样也可尿酸浓度恢复正常。

自我观察和护理

1

观察疼痛部位有无转移,局部红肿情况。

2

观察疼痛性质,按医嘱予镇静止痛剂。

3

定期检查血尿酸、尿尿酸是否正常。

4

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反复发作的患者易在耳轮、关节周围出现痛风结石,导致关节畸形;痛风石可沉积在心肌引起严重反应;肾脏中的痛风石可引起肾绞痛,出现血尿、肾功能障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fbyy/13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