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识字敏感期,家长掌握这3个关键点
2024/1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很多家长总说给我家孩子读书也不少呀,怎么一到识字就不行了呢?教起来费劲,孩子还记不住,那一定是家长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那孩子到底从多大开始识字是效果最好的呢?家长们知道识字的关键在哪里吗?掌握关键绝对可以事半功倍。一、孩子多大适合大量识字?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中提出过31个敏感期的概念,其中有一个3-4岁的敏感期,包括了空间的深度、广度,还有几何形状。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孩子在3-4岁非常喜爱搭积木,将不同形状的积木叠高,这就是对空间和形状的敏感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更喜欢用图形来理解汉字结构,加上孩子天生的丰富想象力更加便于产生记忆点。汉字中包括了点、线、几何形状等元素,从某种角度来说就类似于是组合图形。因此,孩子在“识字敏感期”开始大量接触、学习汉字是更合适的。二、教孩子识字的3个关键点识字要和生活结合中国汉字大约在9万个左右,数量庞大,所以说识字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情。大量识字对于专注力本来就弱的孩子来说有难度,那么我们就要把识字和孩子喜爱的生活事物相结合,穿插在其中。例如家中的桌、椅、板凳、沙发、冰箱等随处可及的物品,家长可以准备分别对应的汉字卡片贴在物品上,让孩子到哪儿都能看见。由于孩子喜爱满屋子乱跑,所以这些汉字卡片会高频率出现在孩子视野中,在无意中进入到孩子的记忆里。可别小看家中物品,可以贴的汉字其实非常多。带孩子遛弯儿时,家长可以留意孩子接触到的包装袋、广告牌、导路牌等。一旦看到了就可以带孩子认上几个。例如孩子在吃面包,面包外面的包装袋上有“面包”二字,就可以告诉孩子“面”字方方正正的,像吐司面包,“包”字圆圆鼓鼓的像现烤面包,这些都统称为“面包”。这时孩子就会产生联想,更容易记住。这就是所谓的汉字生活化、形象化。家长尽量找到汉字的特点,穿插在生活中进行教学,做到“润物细无声”。韵律汉字是带有一定韵律感的,尤其是在诗词、歌词中通常会带有韵脚,十分好记。3-4岁的孩子模仿能力刚好也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声母、韵母、声调的拼音读法来展示给孩子,拼音的组合和声调多种多样,孩子很容易模仿。贴一张韵律拼音表在家里,通过韵律口诀或者顺口溜让孩子学会基础,这样日后就能尝试让孩子自己拼读。还可以把要学的字编入到朗朗上口的歌曲里面,每天和孩子一起唱着韵律歌来巩固复习读音。培养阅读习惯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亲子阅读,让孩子慢慢爱上读书。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孩子对阅读的需求量会大于供给,他就会产生识字需要,主动的学习欲望会使识字效率提高,识字量就会大。识字量变多就能够逐步自主阅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另外一个建议,在读书时家长可以采取指读法,手指一一对应读过去,这可以帮助孩子重复记忆,更快配对字形和字音。识字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一步步稳扎稳打才能有所收获。所以上述3大关键及方法都需不断重复积累,经历时间的洗礼才能提升识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