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4种数字控食法,辅助减重更容易

2024/12/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人人都有想要减重的念头,但大部分的人总是想多做少,不是半途而废就是不了了之,加上疫情变化影响,宅在家的时间大幅增加使活动量降低,也让体重直线攀升,令人困扰。现在介绍近年风行各种减肥数字法,可以依据个人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运动规划等不同,寻找适合自己的减重方式。

「」间歇性断食法

间歇性断食法就是一天只进食8小时,剩下的16小时不能吃有热量的食物,只能喝没有热量的水、无糖茶、黑咖啡等,可依照个人作息调整饮食时间。

比起「节食减重」,间歇性断食法更像是一种「时间辅助」的减重饮食法,利用拉长空腹时间有效减重,只要身体没有出现异状,都可以长期执行下去。

优点:减重效果佳。轻松、容易执行。入门门槛低,不需要刻意减少进食量。对三高控制有正面帮助。降低发炎反应。

缺点:

热量摄取不够,会影响身体正常运作连带让肌肉流失,使基础代谢率下降。暴饮暴食、报复性大吃大喝的人不适合,因为这类型的人没有办法控制吃的欲望,越阻止吃的念头,越会造成反效果。不适合合成长发育中的孩童、青少年以及营养需求量提高的孕妇。特殊疾病患者,需諮询专业医师或营养师判断后才能执行。

成功关键:

挑对食物:不是吃得越少越好,也不是在珍贵的进食8小时內肆无忌惮的吃高油高糖食物,应该要著重在食物组成上,尽量挑选原型食物。

多喝水:需要提高喝水量至「体重×30~40ml」,并适度补充电解质,缓解饥饿感。如果饿到受不了,可选择喝半杯无糖豆浆、低脂牛奶或无糖酸奶等,或吃半碗甜度低的水果,如苹果、奇异果等。

慎选最后一餐的食物:每天吃了最后一餐后,还要撑16小时才能再次享用美食,肯定要吃饱一点啊!不是教你大鱼大肉、汉堡、薯条乱吃,聪明的人就会选择蛋白质或富含纤维的食物,除了具饱足感却又不会热量爆表。

「52」轻断食法

一天三餐外加点心和宵夜,使得消化器官一年天都没有休息的时间,长期下来,的确会导致消化系统负荷量太重,衍伸出脂肪囤积、代谢不良、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睡眠品质不佳、免疫力降低等情况。

适度轻断食让身体获得休息时间,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细胞、排除毒素。用52轻断食减少一整周的总热量摄取,一周7天中,5天正常饮食、2天作为「轻卡日」只吃低热量食物,女生一日只摄取大卡、男生则为大卡。

优点:减重效果佳。可任意挑选2天作为轻卡日,自由度高。轻松、执行容易。适合大餐后的隔天执行轻卡日。

缺点:难长期执行。容易造成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取不足。可能会出现头晕、体力不支、睡不好、焦虑等副作用而影响日常生活。不适合成长发育中的孩童、青少年以及营养需求量提高的孕妇。特殊疾病患者,需諮询专业医师或营养师判断后才能执行。

成功关键:

不如每天减少大卡:过度挨饿小心反效果,在轻卡日的热量摄取极低,整天仅吃~大卡,大家还对热量没什么概念时,可以想像成大约只吃平常1/3~1/4的量而已,其实完全不足以维持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容易导致肌肉流失,建议每天减少大卡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减肥效果,方式更温和也更健康。

学会选择食物、计算热量:试著透过练习,在轻卡日选择低热量的食物与计算食物的份量,让控制热量摄取的概念、执行方式,逐渐落实成为生活中的一部份,这样一来,即使不用做特定几天断食,每天减少一点热量摄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喝足够的水分,自然而然就会瘦下来。

「66」饮食法

「66饮食法」指的是:每餐只吃6分饱,晚上6点过后不再进食,如果肚子饿了可以喝水或喝黑咖啡,并遵循三不碰原则:不碰加工食物、不碰油炸、不碰冰冷饮料,透过控制摄取量及食物选择,来达到瘦身的目的。

「66饮食法」其实与「」断食法的概念很像,都是在固定时间內用完餐,拉长夜间空腹的时间,并遵守不暴饮暴食,每餐只吃固定份量的食物,避免不小心把胃给吃撑了。有言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吃太撑的确会加重肠胃负担、增加慢性疾病发生风险等。但笼统的说吃几分饱并不够客观,仅用个人感受去控制进食量,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吃太多或吃太少。

很多人在执行该饮食法时,可能会选择一天只吃早餐、午餐,不吃晚餐,但是对於正在发育的孩童、青少年、孕妇、特殊疾病患者来说,这样风险很高,建议仍应以每天三餐方式规律进食。

优点:减重效果佳。设定于晚间6点后就不再进食,可以减轻肠胃负担,有助於修复。

缺点:意志不坚定者难以坚持。有可能会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取不均衡。以自身感受决定饱足感程度过於主观,有可能吃多也有可能吃少。

成功关键:细嚼慢嚥:每一口食物在嘴巴中咀嚼20~30下。利用小餐具:小盘子、小碗、小汤匙、儿童餐具取代大碗公、大汤匙、筷子,避开可以大口张嘴吃的机会,延长吃饭时间。吃具有饱足感的食物:饭前喝杯水、多吃富含粗纤维增加饱足感的食物,例如青菜、菇类、豆类、燕麦等。避开容易失控的场所:少聚餐、少宴席、少到吃到饱餐厅。改变用餐先后顺序:吃饭前可以先喝一杯水,或是先喝汤。

「」餐盘平衡法

「」餐盘平衡法是改良自哈佛大学的「健康饮食餐盘」。将每餐摄取的蔬菜、全谷类、蛋白质的比例调整成2:1:1的减重「黄金比例」,具体的做法是将餐盘分为四等分,1/2是蔬菜,全谷类和蛋白质则是各1/4。

此外,吃饭的顺序也有讲究,用餐前先喝1杯ml的水、吃饭过程中再喝1杯,再按照「蛋白质→蔬菜→全谷类」的顺序来吃。为延长血糖稳定时间,也可将部分全谷类替换成坚果类,能提升饱足感。

优点:不需要计算热量。执行门槛低好上手。容易有饱足感。适合长期执行。

缺点:不会灵活运用者,将难以将此概念难套用至三餐。特殊疾病或是需要更精確的饮食搭配者,需要諮询专业营养师。

成功关键:

吃饭的顺序很重要:可以在饭前先喝1杯水,之后先吃蛋白质,再吃蔬菜,最后才是全谷类,餐间可再搭配1杯水。先吃蛋白质可让餐后胰泌素浓度较高,能维持较长时间的饱足感,延缓血糖上升速度,降低热量储存速度。

掌握各类食物挑选原则:

(1)蛋白质:以原型食物为主,尽量选择白肉,像是鸡肉、鱼肉,豆类及其豆制品,如毛豆、豆浆、豆腐等;如果想要吃牛肉、猪肉、羊肉就必须限制份量。

(2)蔬菜:「餐盘平衡法」是将蔬菜当成主菜,而不是配菜。多摄取不同种类的蔬菜,除了营养均衡也较不容易吃腻。

(3)全谷类:注意白吐司、面包、白面条、饼干、即食麦片等地雷食物,尽量选择糙米、五谷米、地瓜、马铃薯、南瓜、山药、莲藕等全谷杂粮类来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zlyy/15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