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股骨头坏死,什么是髋关节置换术

2020-9-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49302.html

近年来,股骨头坏死这种病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你们或许没有接触过,但肯定都听说过,股骨头坏死这种病严重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许多患者发展到后期,生活难以自理,身体残疾。今天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股骨头坏死的诱因,希望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注意一下,降低股骨头坏死发生的概率。

第一种情况,饮酒。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相信许多人都很喜欢它,聚会时、饭局上、伤心郁闷时、庆祝时,总少不了它的身影。然而,它却是引发股骨头坏死的一大危害。长期饮酒,酒精将会在我们的身体中累积,导致血脂的升高,血液稠粘度增加,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二种情况,外伤。由于受了外伤,如股骨颈骨折,致使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受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三种情况,药物的使用。滥用药物,可致使股骨头发生坏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激素的使用,有些患者患有其他的疾病如红斑狼疮,需要长期服用激素,久而久之,药物在身体内积累,血液稠粘度增高,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

第四种情况,先天性。髋关节先天性发育不良,易脱位,长此以往,造成股骨头坏死。

第五种情况,劳累过度。有少部分的患者是由于长期从事劳累工作,长期过度劳损,伤及股骨头周围血运,致使股骨头坏死。

那么,出现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以后该怎么办呢?

不要怕,可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人工关节置换术主要目的是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骨性关节炎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首选适应征,其它依次为骨无菌性坏死(如股骨头坏死等)、某些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良性和恶性骨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总之,只要有关节破坏的X线征象,伴有中度至重度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而且通过其他各种非手术治疗都不能得到缓解的疾病,都有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指征。肥胖被认为是相对的禁忌证,局部或全身活动性感染和其他有可能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禁忌证。

人工关节在国外始于40年代,中国在60年代以后逐步开展,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被认为是人工关节置换中效果非常肯定的治疗方法,其它人工关节如人工肘关节、人工肩关节、人工椎体、人工骨盆置换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早期下地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

髋关节疾病的检查手段

1、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X线平片

首先,诊断髋关节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就是X线平片。X光是骨骼系统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显示骨结构最为清晰,空间分辨率高,而且操作方便、价格便宜。不同的髋关节疾病具有不同的X线特征,因此可以确定一个初步的诊断范围。

X线平片的正常髋关节显像

X线平片可以看出许多正常或异常表现:如发生髋关节骨折时可以明显看到骨折断端,与周围组织部位的解剖关系;发生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时,可以见到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关节边缘骨刺形成也就是变得毛毛糙糙,局部软骨下骨质密度增加早期增生硬化、晚期会囊变可见类圆形单一或多发透亮区。另外,像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变形、骨质疏松这些病变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可直接通过平片上的骨密度来确定是否存在骨质疏松。X线平片在某些疾病中还可以用于判断疾病的发展阶段。比如说化脓性髋关节炎,发病早期X线片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软组织密度增加,关节间隙增宽;中期则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继而关节面骨质糜烂破坏,两者均以关节负重区软骨破坏严重处最明显;晚期会出现关节面以外的骨边缘性侵蚀和破坏。

2、CT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

当X线平片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但是患者又存在相关病史如受伤史、疼痛症状明显时,可能就需要做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了,比如CT、磁共振(MRI)。

CT分辨率高于普通X线平片检查,也就是说它可把复杂的解剖结构显示得更清楚,因此CT可广泛应用于髋关节疾病特别是微小肿瘤的诊断。由于CT值的不同,骨周围的肌肉、筋膜和脂肪组织清楚地显示不同密度,并与骨组织清晰地区别开来。CT还可以从不同平面观察病变,提高诊断率。

3、3DCT已开始应用于髋关节疾病诊断

3DCT图像清晰、立体、直观,而且在°空间通过旋转任意角度观察,更直观地观察股骨头与髋臼的形态以及股骨头的位置、覆盖等。3DCT不仅能够观察髋臼形态、髋臼缺损、股骨头等变化,而且通过定量测量可以反映股骨头的位置及形态改变、头臼相称性、髋臼形态及方向的三维改变、股骨近端的改变等,为术前制定计划和术后疗效评价提供更为具体的依据。

髋关节骨三维重建技术

我院全新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

磁共振成像MRI也可用于X片未能确诊的疾病。MRI能显示骨、软骨、软组织、血管、骨髓等组织结构,具有显示解剖结构清晰而逼真、定位更准确等特点。而且与CT相比,MRI不含射线。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昂贵。因此MRI主要用以发现有无异常、观察病变侵犯程度,作出可能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另外,MRI适于观察小儿化脓性髋关节炎的股骨头受累情况,因为MRI可清楚地分辨软骨与周围软组织,清楚显示婴幼儿髋关节或软骨的病变,这是X片与CT不具有的特点。

另外,对于髋关节疾病还有放射性核素扫描骨显像、超声、关节镜等检查,但是这些检查没有X线、CT、MRI更为常用。当怀疑有髋关节疾病时,优先做上文所述三个检查进行确诊更为合适。

手术过程

术中照片

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感染

(1)保持切口周围皮肤清洁及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时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引流管通畅,术后24~48h引流液少于50mL及时拔出引流管;

(2)加强营养支持,增强机体抵抗力;

(3)保持口腔及全身皮肤清洁,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深静脉血栓

(1)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

(2)术后使用下肢垫抬高下肢15°~30°,下肢垫使膝关节屈曲10°~15°;

(3)尽量避免在下肢进行反复静脉穿刺;

(4)注意下肢保暖;

(5)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将患髋肢体保持外展中立位(15°~30°);

(6)物理预防:足底静脉泵、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下肢功能锻炼器(CPM)、梯度等级弹力袜

三、髋关节脱位

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1)搬运患者时,由2名护理人员托住患者头部和腰背部以及髋部,两名护士分别托住患者大腿和小腿,同时托起,保持患者在同一水平位,使患者始终处于外展中立位,平放在床上,平放后在两腿间放软枕,抬高患肢15°保持患髋肢体外展15°~30°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牵拉肢体;

(2)术后3周内适当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且髋关节屈曲应<60°;

(3)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每次坐姿不宜超过30min。

(1)坐位:保持膝关节低于过等于髋部,不宜久坐,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弯身不要超过90°,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坐位时保持双足分开6英寸;

(2)从坐位起立时,向椅子的边缘滑动,然后用助步架或拐杖支撑站起;

(3)卧床时,在双腿之间放一个枕垫,使关节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4)入厕:用加高的自制座便器入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髋关节部高于膝关节;

(5)取物:术后两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6)乘车:臀部位置向前坐,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

(7)沐浴:伤口愈合后。辅持可靠可进行沐浴,因站着沐浴右一定的危险,故可坐一个高凳子,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

(8)穿鞋脱袜: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裤,行后外侧切口者可内侧提鞋,行前内侧切口者可外侧提鞋,避免弯腰动作;

(9)完全康复后可进行的体育活动:散步,园艺,骑车,保龄球,乒乓球,游泳,跳舞,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雪,滑水,网球等。

四、疼痛

(1)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观察伤口有无感染、假体下沉或松动应;

(2)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

(3)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泵;

(4)非药物干预:加强护理干预、人文关怀、等疼痛教育、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

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二医院

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fbyy/11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