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

2020-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临床上经常有因腹股沟疼痛、伴或不伴有大粗隆处疼痛为特点的患者前来就诊,多为年轻患者,活动受限,他们此前曾一度怀疑自己得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然后就诊后却被告知是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两种疾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但治疗手段却相差甚远,今天我们来谈谈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股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是由于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解剖形态异常,导致终末期发生股骨头颈和髋臼异常碰撞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分为三型:凸轮型(Cam)、钳夹型(Pincer)、混合型(Mix),其中临床上以Cam型最多见。

影像学检查:

X线:

Cam型:

1)可见股骨头颈部“枪柄样”畸形,髋臼唇硬化增生,关节间隙变窄;

2)股骨头颈偏心距和偏移率减小。偏心距指股骨头前缘切线与股骨头颈交接处切线之间的距离,<9mm异常;偏心距与股骨头直径比为偏移率,小于0.15为异常;

3)α角增大,股骨头中心分别与股骨颈中心轴和股骨头颈交界处两条线连接的夹角为α角,>50°为异常;

4)患侧头颈比例(AB/DF)较健侧减小。

Pincer型:又分为髋臼过深、髋臼后倾、髋臼后壁突出

1)中心边缘角(CE角)增大,指正位片上股骨头中心与髋臼外侧缘连线与股骨头中心连线的夹角,>40°为异常。

2)“8字征”或“交锁征”阳性,指髋臼前缘(AW)部分位于髋臼后缘(PW)外侧,提示髋臼后倾;

3)后壁征阳性,指股骨头中心位于髋臼后缘内侧,提示髋臼后壁突出。

CT:三维CT重建能更清晰地观察股骨头颈、髋臼缘以及关节间隙的异常情况。

MR:显示软组织较好,除了上述所见征象,还可见T1相股骨头颈交界处低信号,T2相股骨头颈交界周围骨髓水肿信号。

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减少患髋活动、理疗、口服塞来昔布、关节局部药物注射等治疗,可缓解髋关节疼痛和稍改善关节功能,但由于无法从根源上改变股骨髋臼异常结构,因而不能提高患髋活动度。亦有学者提出使用体外冲击波疗法,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手术治疗:为目前治疗FAI最有效的方法,可极大地延缓髋关节退化,并延迟人工髋关节置换时间。最初为由Ganz教授提出的切开脱位手术,采用股骨大转子截骨并脱位髋关节直视下行头臼成形,但手术创伤大且有大粗隆处骨不连报道;随着近年关节镜手术的不断成熟,髋关节镜下行头臼成形术出现,该手术创伤小,且术后随访疗效满意,但手术视野相对受限,手术清理不充分时可影响手术疗效;此外,小切口前入路非脱位头臼成形术同样获得极佳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且视野较清晰。我们在中远期随访中发现髋关节下和小切口非脱位头臼成形术患者术后HSS评分均达到90分(均值)以上,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关节镜下和小切口非脱位头臼成形术为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良好选择。

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cjzz/11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