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臀纹不对称就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吗
2021-2-2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妈妈:我的孩子腿纹/臀纹不对称,是身体有问题吗?
喵医生:这是一个需要好好聊一聊的话题,您愿意听一听关于宝宝“腿纹不对称”的故事么?儿保医生和其他专业的儿科医生有很大的不同在于,相比较儿科医生往往可以根据相对“典型的症状”来直接给疾病下一个诊断。儿保医生永远是要带着“筛查”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问题,因为,今天正常不代表未来一定正常,需要时间来检验真相。尤其是有关于宝宝屁屁上的这让人纠结的纹路,我们通常叫做“腿纹”或者“臀纹”。
如果妈妈们带孩子去定期做系统正规的儿童保健的话,我想,你一定会在出生到学走路之前尤其在0-6月龄的每次儿保中,儿保医生都要将宝宝的腿并起来看一看,弯起向外展一展看一看,再脱光了尿不湿,光着屁股趴着看一看,然后给出关于“腿纹”的评价:对称还是不对称。
倘若妈妈听到“对称”便会安心,而听到“不对称”,立马心跳都开始加速,神情开始慌张,表情开始凝重起来,仿佛只要有“否定”的表达,一定伴随不好的结果:“医生,这是有什么问题么?”
儿保医生到底在干嘛,为啥对宝宝们的屁股纹路都要仔细纠结一番?话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宝宝的屁股也没有“一模一样的纹路”,到底,这玄机在哪里?
别急,听喵医生慢慢告诉你藏在宝宝“屁股里的小秘密”,这么仔细的端详揣摩感受宝宝的小屁屁,绝不是为了“为屁屁选美”,而是为了要筛查一种儿童常见的髋关节的问题,医学上有一个炫酷的单词DDH,即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dysplasiaofthehip),为啥炫酷,因为DDH体检的每个手法都有固定的英文名字。DDH包括了和宝宝髋关节相关的一系列疾病,包括了髋臼和股骨近端的发育异常以及髋关节的力学不稳定性。
啥叫“髋关节”,简单说,就是大腿和骨盆连接处的那个关节,腿有两个,那髋关节也有两个。如果腿不等长,那肯定走路就会一瘸一拐,通常并不是腿本身的长度出了问题,真凶其实正是“髋关节”。
所以,儿保医生应该是断案高手,从每次的体格检查当中,需要感受宝宝髋关节的活动度和角度,仔细聆听关节出现的任何可疑的声音,然后用特定的审美来断定宝宝是否拥有一对“完美的腿纹”。所以,找到蛛丝马迹,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和相对安静的空间。
尽管阅“屁屁”无数,我知道父母们无比期待医生仅凭双手和眼睛就可以洞悉皮肤以及皮下脂肪包裹之下,被肌肉肌腱附着的“髋关节”的真相。但是,请允许我们说声抱歉,我们依然需要一些辅助检查来帮助宝宝筛查是否存在DDH。这个辅助的断案工具就是髋关节B超和X线。通常6月以内建议B超,6月以上建议X线检查,而且有可能需要重复几次。
因为DDH是一个狡猾的家伙,据统计,在每名儿童中就3-5例发生可脱位性髋关节以及严重或持续髋关节发育不良。而DDH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将来“一瘸一拐”以及“成人骨关节炎”。如果大家对这个发生率还没有多少概念的话,我想“唐氏综合症或者叫做21三体综合征”大家会更熟悉一些,根据WHO的数据,全球唐氏宝宝的发生率大约是1/-1/左右。这样应该能够更好的理解DDH的发生率了,DDH是比唐氏宝宝的发生率还要高一些,或者至少不低于唐氏宝宝的发生率。那么我们应该向重视唐宝宝一样重新重视DDH。
所以,这样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儿保医生每次那么纠结于宝宝的“屁股”了。如果遇见一位总是“纠结屁股”的儿保医生,恭喜你,你遇到了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好医生,而且,如果每次都纠结,说明医生正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因为DDH是发育性的问题。
看到这里,大概妈妈们都会紧张起来,那宝宝的腿纹不对称问题严重么?
虽然“臀纹不对称”是DDH一个常见的表现,但是,“臀纹不对称”却并非等同于DDH。这就类似于,1+1=2,但是2却不一定都是1+1,2+0也等于2不是么?如果一看到臀纹不对称,我们就立即判断DDH,那我们这十多年的书岂不是白白读了去。
根据最新全球指南,我们认同这样的理念:即推荐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针对DDH的检查,并在健康监督就诊时进行持续检查,直至约9月龄时和/或儿童可独立行走时。而且新生儿检查和2-4周时门诊检查对于早期发现DDH特别关键。
这里的“健康监督就诊”在中国基本上是由“儿保医生”来实现,所以,这里非常关键的一条是“如何向父母们解释髋关节检查并记录检查的结果”。
想要抓住狡猾的DDH,我们通常要分很多步骤:
和爸爸妈妈们聊聊自己以及长辈的健康状态,这很关键,因为如果家族中有类似相关病史,那我们的宝宝发生概率就要超过前面的数字,所以在检查的时候会采取更积极的沟通方式。
聊聊宝宝出生时的情况,通常如果是女宝宝(终于有一种情况是男宝宝似乎发生的少一些了),胎龄大于等于34周时呈臀位,那我们就会更加小心一些。
DDH之所以狡猾,是因为它并不是说前一次检查正常,以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因为它是属于“发育性”的关节问题,简单说,如果宝宝出生之后的养育方式不合适,同样会给孩子的髋关节带来风险,最公认的风险就是“襁褓紧裹住下肢”,中国叫做“打蜡烛包”。
这里有个故事,“打蜡烛包”的本意其实是古人的智慧体现,话说,“佝偻病”是一个几百年前就被中国祖先发现的古老疾病,我们祖先发现孩子的腿似乎容易弯,所以,心生一计,从小捆起来不就容易直了么?你别说,还真能起到“直腿”的效果。
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少数老年人会担心宝宝腿弯的问题,想要尝试。而DDH就是古人为了防止“佝偻病”导致的罗圈腿进行的早期干预措施。只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蜡烛包带来的后果就是大大增加了DDH的发生风险。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罗圈腿”的本质是缺乏维生素D而不是钙,并且通过出生后就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就可以完美的解决“罗圈腿”的担忧,并且不会对宝宝的髋关节带来风险。感谢发现维生素D的这位医生吧(听到喵医生表扬,他可能会笑醒),因为,这真的是“鱼和熊掌可兼得”的超级棒思维了。
故事讲到这里,接下来才是神经系统的检查以及脊柱和大腿的检查。
这里要啰里吧嗦告诉你们我们到底如何查的,要不然,父母们的脑袋也总是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啊,你们都是优秀的“好奇宝宝”,我是超级喜欢你们而且来者不拒的。
我们常常采用Ortolani法评估髋关节的稳定性,也会用到Barlow法。
Ortolani试验:孩子平卧,屈膝、屈髋各90度,当外展并将大粗隆向前、内推压,至一定角度后听到闷响或感到弹出,为脱位的股骨头滑入髋臼所产生。
Barlow试验:操作方法与Ortolani试验相反,检查者内收双髋时,向后方推压股骨大转子,可有弹出感,为股骨头脱出髋臼所致。(Ortolani试验和Barlow试验通常适用于2-3个月以内的婴儿,之后婴儿软组织发育较成熟,关节比较紧了,这两个方法操作起来就那么不可靠,而且操作不当容易造成风险,不建议父母尝试。)
这两种方法连用,可以有很高的特异性,大约是98%-99%。而髋关节筛查敏感性的高低,这很取决于检查者的技术水平、检查的次数以及诊断的标准(到底是B超还是X线),经验非常丰富的医生敏感性可以提高至87%-97%之间。
但是记住,哪怕有1%的概率,如果在同一个宝宝身上,就依然是%。
所以,即使是医生都没办法手法检查%,喵医生当然也不行,所以在宝宝们学会走路之前,我都放心不下的。所以,父母们就更加不要挑战自己的判断能力了,有时候,多和信任的医生聊一聊,很多育儿的压力并不必全部自己扛起来。
对于小于4-6个月以下的婴儿,无创的超声是全球公认首选的辅助检查,而必要时X线永远是金标准。但是对于不同的国家,同一种疾病的临床实践指南是不相同的。通常大家最最有疑惑的不外乎髋关节B超这个检查是否应该每个孩子做,以及报告的解读。是的,虽然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得出的结论是:证据尚不足以推荐对所有的婴儿进行常规DDH筛查以作为预防不良结局的手段。
但是,他们也承认,目前的建议是因为目前依然缺少“支持常规筛查”的证据。言外之意,倘若有一天,证据充分,也依然会支持“常规筛查”。因为医学的复杂性就在于,也许5年之后,之前的建议有一半可能都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当下并不能发现到底是哪些。所以,Takeiteasy!我们选择当下能做的最优策略就可以。
正如全球的妈妈都一样纠结,全球的儿科医生也一样纠结于不断需要更新的观念。
学了医才发现,“活到老学到老”分明是一种明知是贼船,但偏要上的倔强。我多么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将来也会心生这种倔强啊!
对于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以及多年来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有必要推荐从出生时起每次儿童保健就诊时需要进行DDH的临床评估,直至婴儿正常行走,并且对有危险因素的孩子进行有选择性的影像学检查。
因为,DDH是一个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期干预而最大的改善孩子预后的疾病。无论如何,我们和父母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真相只在孩子真正学会走路那一刻揭晓,在这之前,保持足够的警惕性是每一位医生和每一位家长需要的。
但是父母们作为宝宝的监护人的确依然拥有最终选择的权力,即使是中国例行每一位“唐宝宝”常规筛查的今天,西方国家仍然保留有父母拒绝检查的权力,前提是父母足够清楚并且接受这样做的风险。
所以,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在和各种疾病的“发生概率”抢时间,因为我们面对数以万计的孩子们,我们努力坚持的不过是“愿检尽检,应检尽检”。我相信,这是属于中国的智慧,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也让大家重新看到了我们自己的魅力!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些小小的建议,有一些父母可以做的,你们做到这些就已经非常棒了!
1、禁止打蜡烛包:任何人为拉直宝宝双腿的行为,都会增加DDH的发病风险。所以,即使是换尿不湿这样的小动作,也要注意。
2.多用背巾/被带背孩子:让孩子的下肢像小青蛙一样自然舒展,这样股骨头就可以紧贴髋臼,以降低DDH的发生的风险
3.正确使用襁褓:上紧下松,宝宝双手包裹固定,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宝宝腿部活动自如,自然屈曲外展分开如青蛙腿。
4、保持常规定期高质量的儿童保健随访:找到您信任的儿保医生,把心交给他们/她们。因为,无论哪个国家,临床医生的建议永远是“金标准”。倘若您真的很难选择,告诉我们,也许“喵喵儿保”能够帮您推荐一些!
我们和父母们共同守护着中国20%的人口的健康,却是中国%的未来。孩子什么样儿,中国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儿!
少年健康,则国健康!—END—编辑▕喵喵儿保工作室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