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平常该如何锻炼
2020-9-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于其他手术,髋关节手术后最怕的一个问题是“关节脱位”,不仅患者怕,医生也怕。一般的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平均脱位率在1%,在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单位做这个手术,脱位率稍微低一些,但是仍旧是无法百分之百避免的,这个和髋关节本身的关节结构有关,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稳定性较差,主要是依靠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张力来维持,没有充分的骨性结构的限制,因此较易发生脱位。
因此,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要掌握一个度,以避免手术后的关节发生脱位,以及关节周围肌肉拉伤。按照当今快速康复的理念,通常情况下,当髋关节置换的手术做完,髋关节的康复训练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候很多患者都会害怕而不敢动,其实没有那么恐怖,只要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做到动而不痛,既做到锻炼了关节,又可以最大程度得保护关节及其周围组织。
下面,我就就从术后的体位开始,按照时间顺序一一教给您手术后该怎么锻炼。其实,在手术前,您就可以开始进行相关的模拟了,以体验相关的训练会对手术的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有什么影响,这样术后再做的时候,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1.术后体位平卧位,患侧髋关节外展20°-30°,踝关节中立位,防止髋关节脱位,被动主动活动膝、踝关节,并开始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练习。
2.术后第1天主动活动健侧关节并进行患侧踝关节和足趾的主动背伸和跖屈练习,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等张收缩锻炼,按摩髌骨周围、膝关节及小腿后部,同时进行深呼吸、引体向上运动,防止肺部并发症(该阶段主张休息,不给于关节过多压力)。
3.术后第2天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髋关节轻度屈伸练习(自行单练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引起灾难性后果!),髋关节屈曲应控制在小于60°(可简单想象成大腿与床板的角度),以防活动角度过大导致髋关节假体脱出,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效果较好。
4.术后3~7天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自己控制绷紧大腿肌肉),并保持10秒,重复10次;膝下垫枕以膝部为支点,小腿抬离床面做伸膝动作(枕头足够高,使膝关节屈曲,便于伸直训练),保持10秒,重复10次(如图4);患侧髋、膝关节被动活动,关节持续被动运动,从0°-60°开始,逐日增加5°-10°,直至90°,甚至更大角度,0.5-1小时/次,2次/天(如图5)。期间可在家人帮助下进行床上移动训练,训练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下进行
5.术后第2周外力帮助下行全下肢抬高30°,保持10秒,重复20~30遍,逐渐过渡到主动抬高患肢;健腿支撑站立平衡练习,平行杠内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及转体(条件允许的话),扶双拐行走,以健腿支撑三点式步行前进为主
6.术后第3周渐进下肢肌肉抗阻力训练,四点支撑拱桥运动保持10秒,重复10~20次,坐立位、站位重心转移和步行训练。此阶段患者开始下床站立,练习行走,行走需扶拐杖或者步行器,家人密切配合照顾,防止跌倒。行走时未行手术的脚在前先行,后患肢跟上,再移动拐杖向前。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行走时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造成损伤。
7.术后远期半年内避免患髋内收内旋(术后应该都避免做该动作以防止假体脱位,如图11),术后3个月扶双拐,逐渐过渡到单拐,弃拐时间个体化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术后6月行走平稳且无疼痛时可弃拐行走,定期复查。
王全贵教授毕业于广州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院东院骨科主任,疼痛治疗中心主任。现北京全贵微创技术研究院院长,世中联针刀协会副会长、中国针刀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疼痛协会副秘书长。获国家专利11项。王主任既拿针刀做微创手术,又拿手术刀做开放手术。对骨科创伤、骨病、断肢、断指手术有独到之处。独创膝骨性关节炎V--L截骨术,髋关节骨性强直关节再造术。成功再植8指断指被中央电视台予以报道。
王全贵主任国家专利证书
王全贵主任治疗图例
王全贵主任自主创新了“专利针镰刀”和“三全循法针刀”,利用独创技术治疗大量疼痛及疑难杂症,对各部位骨质增生、颈椎病、腰间盘突出、膝关节痛,肩周炎、网球肘、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足跟痛疾患的治疗效果佳。更有专利“微镰刀”技术治疗斜颈、脊柱侧弯、拇外翻、腱鞘炎、三叉神经痛、面瘫、面肌痉挛、O型腿、臀肌挛缩等疑难杂症,不住院,不开刀,时间短,费用少.
王全贵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