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纪针灸篇上足太阳膀胱经

202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656376.html

TheLanternFestival

倪海厦

倪海厦(thelasthope、梵宇龙,年-),生于中国台湾,籍贯浙江瑞安,美国中医师,在美国创办汉唐中医诊所,曾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与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

01

足太阳膀胱经概述--膀胱中的水来自哪里,如何治尿频

开始介绍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内在膀胱后面是小肠,小肠五行里面属火,膀胱属水。而膀胱中的水有两种管道方式进入:第一种是从三焦,三焦是油网,“泌也”是渗透的意思,水是渗透进去的。第二种方式就是西方医学知道的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就像在做酒时,第一次蒸馏起来的最好,蒸馏第一次后再蒸馏第二次,就是二锅头,就是比较差的酒。在人身体里的水也蒸馏二次,身体上不会浪费一滴水。每滴水都不浪费,才是正常人。倪师讲《人纪》就是人身上的纪律。

肾脏属水,肾水是来自肺脏,肺的水下达到肾脏以后,因肾跟小肠靠在一起,水在上面,火在下面烧,肾的水就会气化,气化后会进入所谓命门穴。这水很热,因为小肠在不断的加热,水进入命门以后,水跟肾的营养,就顺着督脉,一路跑到脑部,这是第一次的气化,像大陆的茅台酒一样是很纯的酒,这是给脑袋用的。肾水蒸发了以后会有残渣,残渣会从肾脏经过输尿管再给膀胱,进入膀胱后还是有好的营养在里面,就会气化第二次,膀胱中的水第二次气化以后,水就顺着三焦油滤网再进入肝脏。进入肝脏是属木,这就是水生木的原因了。阴阳五行里,水是木的妈妈,水生木,相生是正常情况,就是母子的关系。一般人讲中医是水生木,就是没有透彻了解它。

当膀胱中水第二次气化进入肝脏以后,会帮助肝脏的代谢。肝脏代谢出来有废物,就进入胆,所以胆汁等于是肝脏排出去的浊物,排出去后再给身体里面消化再送给全身。所以倪师常常问病人:“小便什么颜色?”回答:“白的好像茅台”,这是不一样的病。

当膀胱中水在气化的时候,膀胱会膨胀,正常人应该有cc的量在膀胱里,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膀胱又紧贴着小肠。这水被气化以后,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因为往上升,所以虽带着很多水,却感觉不到重,正常人就不感觉到膀胱很重;当等到达cc以上,就会感到胀,就会去小便。小便的时候,因为里面有蒸气,水被气化了;所以像蒸气机一样,蒸气产生压力,压力产生速度,可以很强的把尿排出去,当把尿排出去以后,还可以收敛。

当人的年纪大了,小肠的火不够了,膀胱的水就没有气化了,会变成冷水在里面,同样是尿却是冷的水。这时候水就是停在底下的,只要有一点点累积在下面,就会感觉很胀,很急就会想上厕所,就变成频尿。当频尿时,会跑去给西医看,西医就说是膀胱括约肌无力,即使开刀下去,也照样频尿。

倪师有个外号叫尿布终结者,治频尿后,病人就不用带尿布了,即使80-90岁也是一样。倪师怎么治好尿频的,就是首先把小肠的火救起来。光在那治膀胱本身是没有用的,只要把小肠的这火一加压上去,尿液在进入膀胱时就气化掉了,膀胱中水气一往上升,括约肌一下就回来了。

02

足太阳膀胱经概述--州都之官:膀胱,体内水循环

如何知道体内小肠火不足,主要就看病人脚是不是冷的就知道了。有的病人很好玩,问他“脚是冷的热的?”他说“我从来没想到这个问题!”,问他几岁,回答“七十岁了”。这就表示70年来他从来没碰到过好医师。而美国西医很好玩,跟其说自己的脚是很冷的,这西医生会说:“Sowhat我太太比你还冷”。

为什么说中医是好的。因为人身上一定要有水,所有的细菌、癌细胞、肿瘤都喜欢冷水,所以倪师要想办法把其水排掉。可是排水的同时,又不能伤到好的水,要把坏的水排掉。所有中医治疗都要想尽办法把水气化,水一气化以后,所有健康的组织细胞都喜欢热气,病毒都喜欢冷水。倪师看了很多病,所有的寒症到后来都是水或积水,摸其脚都是冰冷的,里面寒水是会滋养细菌、病毒的。中医很重要的就在讲气、热气就是这样子。

而西医主要就是看病,而不会去看气化水的。当通过中医把水气化掉,让体内环境改变后,病毒就没有水分的供应。中医的观念认为水化生万物,地球上任何的生物没有水就没有办法生存。

中医的方法就是要加热让水气化,让水被身体所受用,而病无法受用,这就是一开始介绍膀胱经的基本观念。如果说现在学这东西,如何让膀胱的水气化,因为中极正在上方艾灸,就灸灸中极穴!灸就是久火,这火是下去找水的。一开始就用艾火灸,如果膀胱小便无力,光艾灸就帮助很大。中极穴是膀胱之募穴,关元也当然可以灸,只要观念正确,选穴时就非常好用。对倪师来说,其周围人若有小便失禁,可以是当笑话存在的。以后倪师的学生们可以帮助很多人,倪师自己一个人只有两只手,倪师想的就是能帮助到学生们,后面的人要靠其学生的帮助了。当然膀胱在过去古医书很喜欢穿凿附会,因为水是黑色的,所以把膀胱叫黑肠。这倒是无所谓怎么称呼,不要去斤斤计较,反正因为水是黑色的,所以就定义成这样子。

在《黄帝内经》里说,膀胱为“州都之官”,水是第二次气化才到这里来的。水道出焉,水道要气化才能出焉。书上写“气化则能出焉”,现在就知道体内水为什么要气化。如果不知道倪师刚讲的内容,就先去背记住了!为什么水会气化,膀胱后面就有是火的小肠,这就是水和火之间的定义,相互关联在这里。

03

足太阳膀胱经之睛明、攒竹穴:主治眼睛视力

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67个穴道,其第1个穴道是睛明穴。倪师画两个眼睛看,免得搞错,这是鼻子,睛明穴在内侧这边,倪师怕画单眼有人会内外搞错了,所以画两边双眼看的。注意:在睛明穴下针的时候,要把眼珠子拨开来,下针在骨和眼球中间,倪师待会会给示范看。

虽然这针扎进去不难,但有的人之后会像大熊猫一样,有黑眼圈,这是因为起针时没有做好,所以扎针的最后一步起针最重要。讲到起针,银针的针头很硬,所以起针时要直进直出。不然一起针,看起来是一样一根针出来,但里面和下面的血管是一刀画过去的,就出血了。注意:扎针记得是直进直出的。

只要扎针直进直出,就完全不会碰到血管,也完全不会出血的。所以扎针手法是在起针的那一刹那。睛明穴顾名思义,就是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都可以在睛明穴上下针。

这睛明穴道刚好在眼内眶的地方,不可能在那灸,也不能说是凹洞而用隔盐灸,害人也不是这样子害的。注意:睛明穴可针不可灸,这是膀胱经的第1个穴道。所有眼睛的病,都可在这睛明穴治疗。

足太阳膀胱经的第2个穴道叫攒竹。攒竹穴正在眉头,眉头这平常有几根毛翘起来的点就叫攒竹,如果手摸下去,可以压在一个骨缝,那骨缝是横的,这就是攒竹穴。

平时会下攒竹和放血,但是不灸,灸的话会把眉毛烧了,眉毛不好长回来。注意:下针的时候,就是攒竹透鱼腰。鱼腰就是眉毛像鱼,从这边刺过去,沿皮刺,刺到鱼腰。

有时候不要透到鱼腰,下针下一点点进去,往这个鱼腰方向下。过去有人用攒竹透到睛明,这是想表现自己技术高,但这种透针一点用都没有。因为这睛明穴在这里面,要把眼球拨开才扎得过去,不可能从攒竹透到睛明的。而且在这扎很容易出血,眼睛周围有非常多血管。如果还要从攒竹透到睛明是不对的。攒竹穴除下针外,最常用是放血治疗。

四穴放血:治视力。眼睛不好的人,过去中医是用放血方式,增强眼睛视力。有四个穴位可以放血:第一个就是攒竹;第二个在眉毛尾巴,眉尾的地方(丝竹空);第三个,眼外的瞳子髎,就是俗称太阳穴的地方;第四个在耳尖,耳尖就是把耳朵一折,最尖的那点就叫耳尖。

注意:放血针的手法,放血针拿右手,攒竹穴一刺,挤两滴血出来就好,其它也是一样,待会倪师会讲用放血针的手法。因为放血针很利、很尖,若放血的方法不对,比如说人这样子好像射飞镖一样扎过去,就会很痛而且会放太多血。若放血针刺手法对的,演示如下,这放血的地方翻一下就可以扎到,

这样扎很好用,又准又可以控制深浅,还可以控制针刺方向。

攒竹穴和睛明一样,都是近取穴,主治眼睛问题。在这放血尤其是角膜炎、眼红肿,当场放血出来就不痛了,很舒服的。倪师要学生们有个观念,放血为何效果很好,就是因为放血出来,是把那些病血拿出来,放血的同时新的血会补过来。按西医讲的道理也对,新鲜的血过来时,会带来很多白血球细胞,就会把病毒拿掉了,从身体战场清出来,后面新血补来就很好。注意:如果在放血时是用同侧,两个眼睛都肿,就放两边的血。

04

足太阳膀胱经之眉冲穴至玉枕穴,就近治眼鼻等

接下来讲眉冲穴,从眉毛攒(cuan)竹直上进入发际五分,如果说从正中间走到素髎入发际五分,就是前面督脉介绍的神庭穴。足太阳膀胱经进到这时,跟督脉差的距离就是一寸五分。所以说是一寸半。在曲差和神庭的正中间,这穴道就是现在讲的眉冲穴。

一般像神庭,上星,眉冲等这些穴道都是在头顶地方,这位置正好就是鼻子冲到脑部的地方,很多鼻科病在这里可治。神庭后五分就是上星,上星过来一寸半就是五处。都是治疗眼科问题。承光从五处往后面一寸半的距离,像很多穴道都是穴性来取名,这样比较好记。承光就是眼看不到光或对光很敏感,所以叫承光。承光往后一寸半叫通天,鼻子要通天。像有人鼻窦炎、鼻塞,下通天也可以,可以先下合谷,再来迎香,再下通天。下通天时像扎百会一样的方向,这是通天。

再来就是络却,从头一路往后走沿着督脉一寸半的距离,每隔一寸半的走到后面。络却在通天后一寸半。络却穴用于像头眩、耳鸣。倪师举个例子,画一个图是这样子,到法院去看都有个天平样子,代表着公平,看这个图倪师把人放进去:两个眼睛,耳朵,眉毛,头,鼻子,脖子,身体。

当有一天有人极度晕眩,去给西医看说是内耳不平衡;中医一看是底座在晃动。这就差很多了,当底座在晃的时候,知道是水饮停在中焦,所以头昏眼花,常常恶心。所以只要把底座给固定住,头晕就没有了。所以到现在为止,西医内耳不平衡,治半天回去后还是不平衡。因为西医没有看到中膈的地方(人体重心),这才是管人体的平衡处。

现在晓得了络却、中脘、公孙、内关。从络却往后一寸五分是玉枕穴,头上的穴道都是近取穴,就近原则。头部穴位下针时一定是在头皮和头骨中间。千万不要想尽办法,下在头里面,不要那么笨。后面有个骨头叫玉枕骨,跟玉枕穴很接近。

注意:头部的穴道都有骨缝,一摸就摸到了。督脉在正中间,督脉外开一寸半,就知道是膀胱经;督脉、膀胱经再往外,就是后面会介绍到是胆经。不一定需要记得所有明确穴道,但一定要知道痛是在哪一条经络上面,才知道怎么选穴。这样子才不会鸡同鸭讲,原因就是人体重要经络不熟。

05

足太阳膀胱经之天柱穴、奇穴之安眠穴

接下来讲天柱穴,玉枕、通天、络却用的不多。但天柱用的较多。看后脑,这是耳朵,后脑有两个大筋,可以摸到,而脑骨头刚好在这;两个大筋的中间,就是督脉的风府、哑门就在这,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

天柱穴,头就是天,柱子在这边。如果有一个病人来看中医,这病人的头从一边弯过去,天柱倾命在旦夕。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也可以下天柱。

从天柱外开一寸的地方,在这个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穴名安眠。

如果晚上睡都睡不好,可以压压安眠穴,揉揉安眠穴。注意:不要揉到天柱,越揉精神越好,按天柱穴其膀胱经气会旺。安眠穴记得是天柱旁一寸,按按这样就睡着了。

过去武术家就在这天柱穴旁点穴,可以下针,后面好几个穴道都蛮常用的。下针不用下深,用一寸针,下五分就够了。因为头发后有发根,所以不可以灸,否则会把头发给烧了。倪师看相:发根越长越近脖子,说明这人忠肝义胆;反之发根长很高,一般是破坏、背叛的奸臣。倪师可以通过摸脑袋瓜判断其人是否有反骨。

上面讲解的就是天柱穴,下面开始要进入针灸的重心了。

06

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穴,专治骨病

督脉第一椎上叫大椎,督脉第一椎下叫做陶道。倪师一开始讲任、督二脉,这两穴道就很好找,大杼穴在陶道穴外开一寸半。从这陶道穴开始外开一寸半就是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开一寸半。大杼穴是骨之会,全身的骨头会在大杼。《难经》、《灵枢》说骨病治此。骨头有病,通通在大抒穴这里治。

临床上看骨头有病,比如有个病人脚突然扭到,没有X光怎么知道里面骨头是否裂掉,中医有办法:过来背后大杼穴一按,病人大叫一声表示骨裂了;如果按大抒穴没感觉,就说明骨头没有裂,中医的检查就结束了。倪师调侃当觉得人生乏味,那多照X光也可以。中医的诊断速度就是那么快,如果压了大抒穴大叫一声,中医就可以给他灸,也可以下针,让其骨头恢复得很快,这是骨病中医就治此。

大抒穴是会穴,为了加强其治疗效果,中医有种法则叫会郄治疗。倪师前面讲解过程中就在暗示了,郄穴就是消炎,清热,止痛。郄穴是麻醉穴,现在病人骨头裂开了,伤到这地方,这地方刚刚好是在手阳明大肠经跟手太阴肺经上。如大杼有压痛点,郄穴下针,手阳明大肠经郄穴温溜,手太阴肺经郄穴孔最,下针后都可以止痛,同时骨头也会恢复,倪师就是这样选穴的。

若有人找过来说自己是五十肩,手抬不起来,这是病在经络上面,就没必要下大杼穴。若五十肩痛三个月的久痛下曲池,新痛下二间。经络的痛一般用子穴、母穴是扎经络比较多;内科病或骨伤是用会郄比较多。中医本身有很多针灸治疗法则,只是使用时机不一样。要区分外来的原因,内发的原因,用不同的法则。倪师就说中医学就是很精密,全身的骨是肾脏在管,在《黄帝内经》倪师会讲得更多更详细。

现在先讲骨头的问题,中医观念是说人体全身骨骼都是有起点,也有终点;而西方医学认为骨头的新骨细胞会取代旧骨细胞,所以骨头会不断在长,人会不断的长高。那要是问西医骨头从哪里开始,哪里是结束,西医是不会回答的。中医认为:人就是要有个起点,从环跳穴,髋关节的地方,这是骨头的起点,到四肢的末梢,是骨头的终点。

中医认为人在生骨细胞的时候,新骨细胞在这环跳穴(起点出发),从环跳骨穴地方到末梢脚趾头及手指头间,骨细胞要走两年时间。所以每一个人每两年就有一套全新的骨骼。若有一天吃了钙片,只要吃了钙片,倪师就知道了,因为中医生理学习强,中医太精密了。有病人髋关节痛,问他有没有出过车祸,回答说“我从来没有过”。刚开始在骨有病的时候,骨病之初,倪师就知道了;然后再一问他吃Bl2、钙片很多,如果这种西药有用的话,40-50岁的时候骨头就有这问题。

西医说骨头没有问题,因为西医是把脚放进去检查有没有骨质疏松,这就代表西医不知道骨头开始在环跳这边。如果西医是发明的一起是屁股坐下去检查的,那倪师就认为他是懂的;但事实上西医是不知道骨头有起点和有结束点的。

就因为西医不知道骨头从哪开始,不知道骨头从哪结束,所以今天西医对骨头烂掉的,就换个髋关节或人工关节。比如膝盖不行了,就换个人工膝盖。现在倪师讲了知道了骨头是有开始和结束的,然而换成人工的关节就不会更新。所以人体还是原装的最好。

中医治疗骨头的问题,可以做到当膝盖关节断掉了,大骨头断了,这胫骨和筋黏到,有粉碎性骨折等都能恢复回去。然而西医把病人的骨头清掉了,后来病人的骨头在X光片下,看到骨头变空了,中间少了两寸,一看腿变短就做个钢架,像飞碟一样把其撑住,再把它拉起来,旁边用螺丝硬拉在那边。病人经九个月后,西医给他吃大量的钙片,一天毫克这是很大的剂量,吃了半天脚却一点长进都没有,病人反而不断的肾结石。病人没有办法,就去找中医,找到倪师。

骨会于大杼,脚胫骨这边是足阳明胃经,胃经的郄穴梁丘,再开处方,三个星期后照X光,骨牙已经长出来,三个月,这两个骨断的全部长好。然后倪师不但帮他的骨头长好,还帮其把肾结石清掉。

倪师同时要解决原来的病,还要解决西医造成的问题还要消炎止痛。这就是因为西医不了解骨头有起点和终点。现在倪师讲解了之后知道了,就会选择穴道了。骨病都可在这里大抒穴治疗;反之若在这大抒穴找到压痛点,就代表骨有问题。压痛点去掉了,就代表骨头没事了。所以穴道用得好就是可以帮助诊断,帮助确定病好了没有。

刚开始有骨病的时候,病人都会有膝盖痛,因为骨头很大有痛时,会从膝盖开始痛,因为两个髋骨在这,膝盖在这,所以你骨有问题时,膝盖还不会开始痛,而是支撑这里的开始痛,绝大多在左膝。这就是骨会大杼,平常灸灸身柱,又灸大杼,小孩子也可以长得高大,骨头也很硬,肋骨也很硬,身体都会健康强壮。

07

足太阳膀胱经,会穴治疗,平衡五脏

在做会穴治疗,无所谓补泻,引到气就好了。所谓引到气,针下去会酸就好了。膀胱经下针的方式是这样,用30度下针,待会倪师会示范给看,下了以后会很漂亮,这边整排都是这样子下,另一边是这样子下。

古名医李东垣曰:“五脏气乱,天柱大杼。五脏气乱,不补不泻”。五脏气乱就是指一个人从高处跌下来,受了伤害,脉一摸很乱,这时候需要把其五脏给平下来。而体内五脏是这样子气血不断循环,十二经络上,“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每个时辰都有对应内脏气血最旺的时候,经络是一直在循环,比如说三点到五点,走到手太阴肺经,从中府、云门走到少商;五点到七点,气血一直在走,就像在大循环。主力在前面,后面跟着一票。后面在动,是因为前面在动。人体看起来就像个圆圈圈一样,看这圈圈是没有头尾,所以现在假设头在这肺经开始。

经络是十二个时辰不断的循环,看每个时辰的气和血动向。气和血在中医观念认为气走六寸,血才开始走。西医看不到气,也看不到水蒸气,只看到血流动,没有看到前面有气带着它动。

西医很多都是把尸体拿来讲,尸体都是死的。中国人是犯人捉去活杀的,比如要看胃是怎样工作,这小时食物消化到哪了,下个小时又到哪了,反正都是杀人犯。以前很多江洋大盗,在看很多医书都是活体的解剖。有人很恶劣,把人活杀了,国家判刑也把他活杀了。现在不会发生这种事,认为不人道。以前很乱,强盗都是活杀,一方面可以研究,一方面是警告,你要杀人,结果就是这样子。

08

足太阳膀胱经之风门穴,治疗背上痈(脓块)

接下来讲解风门穴,第一椎下是陶道穴,在进入第二椎下方,外开一寸半就叫风门穴。风门在督脉外开一寸半的线上。

这是风门,风门紧接后脑的骨头,有个穴道叫风府,胆经还有风池。脑后的穴道很多用风来定名。伤风感冒大部分都有项强(脖子硬)的症状。

也就是说因为风门这穴道最常有风进来。倪师常讲脖子这是身体的冷却系统,肾脏的津液经过小肠的蒸化以后,进入命门,命门的火跟小肠是相通的,蒸气是很热的,一路往上冲、没有脖子当冷却器的话,脑部就烧坏掉了。所以经过脖子这边要凉快一下,脖子这里有很多风进入的地方,一缩脖子风进不去,就感觉不冷。

男女就不一样,女人正面是阳,背面是阴;男人背面是阳,正面是阴。因为中医认为淡侧、亮侧是阳,黑侧、暗侧是阴。女人奶水从前面出来是白色的,白色在前面,所以女人胸部为阳;男人反过来,胸部是阴。会看到报纸电视上说尸体浮在河中,因为天阳在上,地阴在下,尸体面朝上的统统是女的,背面朝上的都是男的;尸体泡烂了的时候是男女不分的。可是有经验的法医来看,男的背朝上,马上就知道,其知道阴阳。如果女人溺水的时候,肯定要面朝上,所以拍电影要注意,看到就用会了,可见这导演功力够不够,都可知道。

这里是足太阳膀胱经的风门穴,这些穴道下针是近取穴,脖子强硬,也可以灸,拔火罐也可以。当在野外,脖子伤到很难过,针也没有,艾绒也没有,砍个大竹子一节来,磨一磨,用火烧空气,也可以拔火罐。火罐可以通血,让毛孔张开来,就会流汗,痛就会去掉了。

医书上有个病叫痈,就是说背上常常长很多脓块,在背后治痈有三种:第1种,是脓块白头,化脓了,这脓块是红色的,头是白的,有脓块在里面;第2种,是白色的没有头。第3种是凹陷的。如果遇到痈,长在身上四肢的都可以在风门上治,因为中医认为痈是风引起的。

这三种痈不太一样,前面二种如果用灸的,用三棱针把皮挑破,把脓吸出来,再在上面灸。第一天上《人纪》倪师开宗明义告诉:在灸的时候,痛要灸到不痛,很有意思。因为脓泡凸起来,艾绒在烧的时候,一开始会痛,因为病在这边会一直痛痛痛,过一时之后不痛了,代表艾的力量已经到了正常肌肉的位置,到了正常的位置代表脓去掉了,所以痛要灸到不痛。

第2种情况,痈白色而无脓头的,一般来说也是用灸,有烧针之后倪师会介绍燔针。燔针就是烧针,就是燔针术。在美国倪师一烧针,病人就吓死了,所以很少用。到时倪师会讲解如何用燔针,第2种情况也可以用灸,也可以用燔针术。因为其不痛,不痛的话,用灸就要灸到其痛为止,不痛的话要灸到痛,因为这个痈肿脓底下还有个根,病是在这地方,一开始灸的时候不痛灸到痛了,表示这气已经透出皮表,就可以停了。

第3种情况,痈是凹陷,不用针,凹陷是非常不好的症状。非常凶恶的,直接用灸。凹陷的还有两种:有的痛,有的不痛。一样的法则:痛灸到不痛,不痛灸到痛。风门穴是很好的治疗痈的穴道。背发的肿块、褥疮,中风的病人躺在床上,屁股后面都会长疮,都是痈,都可以烧。

注意:这个褥疮,不要在褥疮上面烧,要在风门穴上面烧(灸)。褥疮口很大,很多学生没有看过,那里面化脓很臭,同样可以治。讲到后面的药物时,一样可以治疗。

09

足太阳膀胱经之肺俞穴,俞募治疗法,针灸治抑郁

风门穴的下一个穴道,就在第三椎下(督脉的身柱穴),外开一寸半,这个穴道叫做肺俞。

从这个穴开始,有一大票俞穴,这字为什么念俞,原来它的意思是输,在这运输气血。俞念输、念俞(yu)也可以。念法无所谓,最主要的是要知道意义。现在已经学过手太阴肺经,肺主皮毛,变动在咳。很多人气喘,还有咳血等等,症有非常多,后面所有的俞穴,在治疗时,是不分虚实寒热的。

倪师教会用到俞穴,也会用到募穴。现在知道肺的募穴是从中府(墓穴)下针到云门。如果再下针在背面的肺俞,约二十分钟。这个治疗法则,叫俞募治疗法。俞募治疗法,大部分都用在内科的,可能面对的是咳,或是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气喘、肺癌等等,都可以用俞募治疗。俞募治疗大部分是用在治内脏病。如果是肺经痛,比如痛一个星期内,就用子穴;痛了好几个月了就用母穴。子母穴治疗法大部分是用在经络痛或四肢痛;内科病用俞募治疗法。除了俞募治疗法外,若用俞募治疗法后,病人还是感觉痛,还有郄穴及会穴合用的会郄治疗法;就是要知道如何灵活运用了。

当肺有问题时,肺俞穴可治的:“肺瘘、皮肤痒欲自杀”,想去自杀就是忧郁症,因忧会伤肺。中国老祖宗很早就知道,过于忧虑到后来会寻短。这时候不要用抗忧郁的药,针灸用的时候,在肺的俞穴及募穴下针就可以了。这就是针灸治忧郁症的方法。

当小儿龟背,龟背就是肺里有很多痰在里面,当然可以用肺俞下针或灸,然后正面取它的募穴,就是俞募治疗法。

10

足太阳膀胱经之肺俞穴,五行正治疗法

中医治病,按照五行木火土金水治疗,有很多治疗法。有一种叫正治法,就是通用的治疗方法

当发现木(肝、胆)有问题的时侯,先去强土(木要克土),再去强肾(水会生木),就可以把病堵住了。同样的当肺(金)有问题时,第一个会影响到木(金克木),所以要先去强木(肝胆),再去强土(土生金)。所以在治疗肺的时候,要先去治疗肝再去治疗脾脏,让金(肺)必须去生水,让金(肺)没办法克木,这就称之为正治。当治疗到金去生水,相生的现象出现了,这就是身体正常。

肾主二便,大小便是肾脏在管。当肺的功能不正常,先去去治肝(木)、治脾(土),当肺的功能慢慢恢复之后,就可以看到肾(水)脏管的大小便会变正常。这就可以通过大小便是否正常,马上来判断肺功能是否恢复了。

当太阳经、少阳经并病,项强痛如结胸,当刺太阳、肺俞、肝俞。因为张仲景针灸不强,太阳经、少阳经并病,不会下在肝俞上面。针灸强的话,头项强痛针大杼,后面还有很多穴道可用。前面讲的后溪都可以下针,倪师会教一套下针的手法,头项强痛很快就去了。

11

足太阳膀胱经之肺俞穴,产后抑郁症,早期肺癌

倪师讲了有个太太在喂乳期间,很郁闷情志不好,有产后忧郁症。当有忧郁症的时候,忧会影响到肺,除了想自杀以外,还有另一个问题。倪师上次介绍过:这是心,这是肺,这是内脏在里面。当在喂母乳的时侯,因心脏在管奶水,如果妈妈心情很好,这奶水就会不断的从乳头出来。可以喂个一年多,当决定断奶的时候,若心脏功能很好,大约二个星期,奶水就会下行,月经就来了。

当肺功能正常时,肺气是很当旺的,叫卫气。但产后抑郁现在因为忧伤到肺,因为忧而造成奶水反逆的现象。中医所谓阴和阳要平衡,阳是卫,当阳退时,阴就会进。倪师讲过,阴就是看得到的东西,营养都是阴,所以奶水反逆进来时,就跑到肺里面去。肺本来只吸收脾脏的营养,只吸收大肠上来的水(气),脾脏是交给白色的营养给肺。本来奶水是从肺脏渗透到乳房再排出来的,结果现在因肺忧,忧伤肺造成奶水回逆,而停在肺这。

这奶水营养本来要代谢出去的,但现在却停在那里。所以病人在咳痰时,咳出来痰就是白色的,泡泡很多,这根本就是奶水。而这奶水本来应该在乳房的,但因忧而伤了肺,因此奶水出来,没有办法达到乳房的位置,而就停在肺里。如果是感冒伤风,咳出黄色的很脓稠的痰,这没有关系,即使咳血都没有关系,因支气管咳破了是很常见的。

在刚开始时连续两年都是这样子,每天凌晨3点到5点会醒过来;二年以后再去让西医检查就是肺癌了。然而中医在二、三年以前,就已知道肺癌的初期,如果要等到西医查到是肺癌的时候,就太慢太迟了。

因为奶水的逆流,就是肺癌的源头。当压脊椎骨,压到第三椎身柱时,若一压很痛,就知道有肺癌的风险。这时候就要赶快开始做,下肺俞、中府(肺募穴),再叫病人不要动不动就生气,帮她介绍个男朋友,让她平衡一下,让她开心一下,心情一开心,喜能胜忧就好了。知道肺癌的病因,绝对可以给及早发现,完全可以治好的,就可以不用死于癌。

外面说抽烟会得肺癌,实际上不会,但抽烟会影响到肝,因为(肺)金克木(肝)。抽烟伤金(肺)当然克木(肝),但绝对不会影响造成肺癌。很多太太一辈子不抽烟,但还是得肺癌,这种情形太多了。倪师在这不是为烟厂做生意,而是要知道刚开始造成病的原因。一开始就要快下手,包括生理上、心理上。如果妈妈怀孕生小孩的时候,有这问题,而造成小孩子龟背,龟背就是整个背弯起来。这时母子治同样的肺俞穴道。

12

足太阳膀胱经之厥阴俞,主治心脏病

接下来是第四椎下,旁开1寸半是厥阴俞。厥阴俞又称为心包俞,心包经就落在心包上面。这穴道平常也是下针、用灸通通可以。可治疗心脏病。

前面说过心脏本身正常应该不受病,有病都在心包上面。现在很多心脏病都是西药造成的后遗症。现在西药的后遗症慢慢显现出来了,年9月份美国FDA就要求下架的西药包括关节的止痛药、减肥药,因为都会伤到心脏。以前说维他命E可以预防心脏病,现在报告出来指出维他命E不但无法预防心脏病,还会造成心脏的损伤。同时报告指出,女人的女性荷尔蒙会引发乳癌,造成心脏瓣膜闭锁不全,让心脏受损。所有这些关节止痛药,维他命E、荷尔蒙都会伤到心脏。倪师常讲当自己觉得人生乏味,可以告诉他如何得心脏病。

13

足太阳膀胱经之心俞穴,俞募治疗心脏病

第五胸椎下旁开1.5寸,这穴道是心俞。在诊断上面要知道第几椎,可以帮助准确诊断。当用手指头压的时候,如果有心脏病,压第五椎下就会痛。如果肺有问题时,压第三椎就可以感觉出来。

比如有个病人说他晚上失眠,问他有没有特定的时间,他说“我都失眠”。也不能说“这种病人真捣蛋,不要给其看病了”。因为到底是胆、肝、肺哪出问题都搞不清楚。那就压他第五椎,若会痛,就是心脏造成的失眠。所以压第五椎就可以知道。真正有心脏病的人,在第五椎都会有压痛点。

当压痛点压下去有闷痛,这是心虚是虚症;当压下去是刺痛,剧烈的痛时,那就是实症,堵到心了,心脏可能是有瘀血在那。针对心俞灸也可以,下针也可以。既然下针下在心俞下面,是不是也要下心经的募穴,因为俞募治疗法。会扎心的募穴巨阙,背后就下心俞,这就是俞募治疗。先扎正面或先扎背面这都没有关系,没有那么钢铁的纪律,先正面先背面都无所谓。

治疗心脏以后,看这五行心脏一有问题,火克金,第一个会影响到肺。如果心脏火能去生土,能相生的话,就代表没有病嘛。但如果克到金,那在下针第五椎心俞时,也要同时扎第三椎的肺俞,扎肺俞就是要强金,可以让心脏的病不再移转。

倪师在治疗心脏病时,一下就是六针,心俞、肺俞、肝俞,治金完再去治木,心脏火就会生土,火会被生。所以倪师会同时下针肺俞跟肝俞,多扎两针无所谓,对病人来说也是好嘛,这就是取穴的法则。

扎膀胱经的背俞穴效果有两种,一种是一椎一椎去找,最痛的然后下针,病人躺下去按看看那一椎最痛。若这里脊椎最痛,就扎这外开一寸半的位置。这绝对不会错,因为病人手会往后或会动来动去,穴道就会有点误差,但是病椎还在那。

当病人在动来动去,皮肤也会转变,就可以压到最痛的地方,左右各开一寸半。注意一定是左右各开一寸半,不要把一寸半位置变到下两寸的位置,两寸这地方没有穴道的。倪师讲解针刺手法:当斜剌的时候,一定从一寸往一寸半的地方斜刺,下到两个肋骨中间,而不是扎到里面去。等一下倪师会演示操作看。所以从这边一寸的地方下针,斜着下到心俞去;从这斜下针,下到肺俞去。注意:当扎心俞、再扎肺俞,目的就是告诉病只能到此为止,心脏不准再坏下去。因为一直在强其肺功能,基本上心脏的病就停止了,也就不会再坏下去了。心俞、肺俞穴用灸用针,通通都可以。至于古书上说,扎针扎到心脏,其实要做到这很难,除非扎很深或故意才会扎到心脏。

讲到心俞穴在书上说:“小儿心气不足、数岁不语。”就是说小朋友由于心气不足,到好几岁有时七-八岁都不会讲话。就觉得奇怪,别的小孩都会讲话,这小孩怎么不讲话,就是心气不足,用针或者灸心俞穴都可以。

另一种情况就是健忘,是因为心藏神,而神不守。倪师说有的病人很好玩,已经拿过药都已经出诊所大门了,刚好倪师出来休息,这病人又会说“倪医师,我忘了告诉你,我记忆不太好!”记忆不好,在心脏上治疗会有帮助的。

14

足太阳膀胱经之心俞穴,所谓红斑性狼疮是心脏病

临床上看的时候很好玩有一种病叫SLE,西医叫红斑性狼疮。倪师在临症时,每次都是胸椎第五椎(神道)有压痛点,第五椎痛是心脏的问题,然后继续问她大便、月经好不好?都回答“便秘,月经不好!”。月经有时不规则,有时会来好几天,有时很痛,出来的颜色也不好,睡觉也不好,失眠的。因为心属性火,火克金,心脏有问题时,当然会影响到金(肺),因此伴随而来的是关节肌肉痛。

时心其华在面,心脏有问题的时候,两个脸颊很红润,当有红斑性狼疮时,就是脸上有红色的蝴蝶斑,脸上的红皮退掉后,皮很硬是红色的。倪师在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肺俞、肝俞,治疗的过程中间,跟她多说一些中医的理论。

因女性非常爱美,让其皮肤变回来,她就会到处去讲医师的好话,所以打蛇打七寸。捉一个话最多的,跟她解释最多,她会去宣传,作战要打重点:)找那种话很多的,每天张家长、李家短的那种。当赤红色的蝴蝶斑出现时,倪师就知道是心脏的问题,红色是心脏,脸上本来不应该跑出来红色,是因为红色营养要进入心脏,而当没办法进入心脏时,就逆流出来,跑到脸上了。心脏在脸上是红色的。所以红斑性狼疮,给西医治疗是没有药的,就只能吃类固醇。

女人会得到红斑性狼疮,男人也会得但很少。因为男人的奶水在下面,白色的;女人在上面,最接近心脏,所以女人容易得SLE。

在美国女人占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一是男人,1%是墨西哥人最多。因为墨西哥人没有钱看医生,国家规定谁都可以去药房买抗生素,不需要医师处方就可以买到最强的抗生素。美国人民买不到,就开车过边界到墨西哥去买抗生素。因为取得太简单,而得到红斑性狼疮。之所以男人得到红斑性狼疮的很多都是墨西哥人,都是抗生素用多了,伤到心脏了。

15

足太阳膀胱经之督俞穴,治血癌(白血病)

接下来就是第六椎下旁开1.5寸,称之为督俞。顾名思义,专管督脉,督脉是诸阳之会。倪师在临床上,看血癌的时候,在第六椎可以找到压痛点。每一个血癌患者进来,男女都是痛在第六椎,也就是说是督脉受到伤害,跟西医说的很接近,西医说白血球太高,高到十几万,这就是血癌。实际上白血球增加那么高,是因为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所致。

如果营养逆流从第六椎(灵台)进入督脉,本来不应该发生这种情形,就叫做血癌。在治疗之前,第六椎有压痛点,但治疗完以后,再去压第六椎不痛了就知道好了。

倪师在美国,遇到个牙医32岁得了血癌,来的时候全身在发抖,因为知道自己要死了,而倪师帮他治疗四个礼拜病就好了。怎么知道他好了,就是按第六椎没有压痛点了,就是那么简单。因此如果了解中医的话,可以把诊断通通简化。

督俞可以下针,也可以灸;看督脉多重要,是诸阳之会。人体内阳和阴是协调的,当协调的时候,整个督脉找不到压痛点,阴阳不协调就会在督脉脊柱上找到压痛点,所以人身上有痛的反应,就是身体里告诉某些健康讯息。

中医知道这些讯息,从这些讯息就可以解读,当可以解读就表示切入角度是对的,而且还可以预防其发生。如果说去换骨髓,就算找到相同的骨髓换下去,能确定会好吗?不知道有多少失败的例子,任何东西还是原装的最好,不要换。

从这些治症上面,马上就可知道它怎么来的,同时能够知道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一下手就是对的,马上就会有反应。倪师要求看病一定要知道病因,倪师说以后有的人看到倪师的视频,或没有看到视频,都要小心,不要乱讲话,讲出来是不对的,倪师会攻击你,攻击你的目的,并不是要人身攻击,倪师是要救很多人。

倪师言:在外面不要乱讲话,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倪师就知道其不知道。千万不要误导群众,不要乱写书,写出来会让其上烂书排行榜。如果写书的写错了,莘莘学子去买了这书,花了钱读个几年书,结果还是错的,气不气人!倪师会狠狠修理他们,而且很不客气。

16

足太阳膀胱经之膈俞穴,治贫血、出血、瘀血

接下来看膈俞,在第七椎下外开1.5寸,就是膈俞当然可以念“俞”、念“输”都可以。第七椎在两个肩胛骨底端画条线,跟脊椎骨交接的地方,就是第七椎下。

如果第7椎下压了很痛,说明有血病,膈俞叫做血会膈俞。身上有八大会穴,现在已经学了,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腑会中脘,以后还会学到脏会章门,气会膻中,脉会太渊等等。膈俞是血的会穴,也就是说血病治此。这儿中医讲的血病,不是西医讲的血癌,这里讲的血病,是讲贫血,瘀血,内伤打击造成内脏出血。中医血病,大便是血,小便是血,小便出血可能是肾脏癌,大便出血可能是大肠癌或是痔疮,都不管,反正血病治此膈俞,出血的病、贫血、瘀血通通可以用。

膈俞在这里,下面有肝,上面有心,膈俞夹在中间。心生血,肝脏血,所以其膈俞统领全身的血。现在就知道且了解膀胱经是很大的经络。

如果遇到血症的时候,不管是用灸,用针都可以;血症有很多很特定的现象,比如病人说“我口渴”,问他喝不喝水,回答却是“我不喝水”!听着这个人是在捣蛋,又说口渴,又不喝水。其实不是捣蛋,而是身体里面有瘀血,很渴但是不想喝水。这是身体里有瘀血的缘故。

法医在验尸的时候,看是外伤或因疾病死掉,在验尸的时候常会发现身体里面有很多瘀血块、这瘀血块可能已有十年、二十年在那边。由于这些瘀血块并不是肿瘤,它不会表现在X光上,是看不到的;但瘀血块就会造成很多特殊的怪病。唐容川写了一本书叫《血证论》,提出久病必瘀的道理,很久的病一定有瘀血在,所以要用活血化瘀来治疗。

膈俞就是活血化瘀的穴道,比如说病人说痛,可能是遭打击,或从马上掉下来,被踢到胸部,正好是乳中穴,这个经络正好是在足阳明胃经上,有瘀血,就可以下膈俞。胃经上痛也可下胃的郄穴梁丘;刚被踢到,就下内庭。这样穴道取出来,针灸就是灵活。

现在在大陆都是胸部扎一大堆针,变成鸡同鸭讲。现在倪师只是把知道的告诉,从马上摔下来,就是五脏气乱了啊,就下天柱、大杼,让气平衡。这就是最传统、正统的方法。而在大陆上都是哪痛扎哪,倪师常常笑他们,像这样下针针灸都不用学了。

17

足太阳膀胱经之经外奇穴:消渴穴(胰俞),治糖尿病

接下来是第八椎下(旁开1.5寸),书上说这位置是没有穴道,倪师曾讲过,这里有个经外奇穴叫消渴穴(胃脘下俞、胰俞),下针或灸的都可以。

倪师上次介绍过消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渴饮百杯不能止渴,在胸隔以上,所以病人会渴,但饮百杯还是不能止渴。肚脐到胸膈是中消,中消是饥饮百碗不能解饥,吃了半天还是饿,这是中消。下消男人会阳不举,女人则完全没有性欲,变性冷淡,猛男在那跳也没有反应,这是下消。

如果太太很担心自己先生对不对,那就说“他现在是下消,就不要治了”。这样他就不能做怪,也不需要治它,看是怎么想法。若常年没有性欲,这是下消。很多人因下消,所以不结婚;很多人干脆不结婚,未婚生子也可以节税,因为台湾卫生署不知怎么推动。台湾卫生署如能教大家养身健康,灸灸关元,很自然到时候就要结婚了,不然怎么办。不要说去吃威而刚(伟哥),灸灸关元就很明显,用养身健康的方法说,来年就人口爆增。

消渴症的治法是一样的,就用这个消渴穴(胃脘下俞、胰俞),用针和灸都可以。治病一定要有基本常识,去验血,可以知道血糖下来。一开始病人口渴,喝了半天仍不能止渴,帮其治疗了以后,就不口渴了,是不是就代表血糖下来了,不见得完全恢复正常,但血糖一定下来了嘛。再看其它的,如手脚温热,头面身体冷的,能一觉到天亮,每天都有大便,这个人就已经好了,病已经治好了,结束了。

注意:不要去小题大作。去年台大一位优秀的肝病专家死在肝癌上面,倪师可以告诉大家,因为超音波扫描对其很方便,结果刺激多了成肝癌,所以没事干嘛去刺激它。医院发生的事情,肯定不会发生在倪师的学生身上,因为倪师是老师。而西医的老师不行,跟西医学了半天自己还是死掉了。

倪师要帮助人家,自己要健康,不管是治自己的父母亲,或治疗自己也好,哪有跟老师学到医术以后,结果还死在这病上面的,早早就治未病了。

18

足太阳膀胱经之肝俞(肝病)

从第九椎开始,这脊椎骨,这肩胛骨,两个肩胛骨尖端连成一线与脊椎的交接点是第七椎下,往下是第八椎下,这是第九椎下,旁开一寸半(1.5寸)的距离叫肝俞。肝俞顾名思义,就是肝脏的部位,就是肝脏的后方。

肝有痛,肝病治此,同样可用俞募治疗,下肝经的募穴,再下肝经的俞穴,任何的脏腑都有募穴与俞穴。膀胱经的俞穴可以用灸的也可以用针,在督脉左右两侧外开一寸半。下针或灸的时候,都是两边一起灸,一起下针。不管是肺、心、肝,都是两边一起做,不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只是在四肢上取穴的时候,才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治疗中风,下针的时候一定是先扎好的地方,再扎患侧。医书上写的都是先针健侧,再扎患侧。

患有肝病的时候,第九椎肝俞有压痛点,一压就会很痛。到后面倪师会教耳针。一个病在中间,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治。而西医很可怕,仪器虽很好,但打不到重点。正统的中医,不用仪器,用不同的方法,可得到很多信息,下手治疗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所以用肝俞的压痛可以用来诊断,也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确定肝病好了没有。

第九椎以下依序是胆、脾、胃、三焦、肾。这一椎一椎的,全部是外开一寸半。对应第十椎下、第十一椎下、第十二椎下、第十三椎下、第十四椎下,依次为胆、脾、胃、三焦、肾。全身只有一条经络,会经过男人的阴器睾丸,或经过女人的阴部,就是肝经。所以阴部有病,可以在肝经下针。睾丸疝气,可以在肝俞下针,而不单单只治内科病。小肠坠下去时,很痛,下脾经的隐白,及肝的井穴,因井穴很痛,一下针马上会痛得缩回去了。在针井穴时,病人会抽一下因为是初病,疝气、坠肠的地方,脱肠都会缩回去,效果很好。

书上说肝俞“积聚痞痛”,就是讲肝里有肿瘤,硬块。治症都可以在肝俞上面治疗。

19

足太阳膀胱经之胆俞穴、治胆结石,四花灸治肺痨

在第十椎外开一寸半是胆俞。按时间的时症,晚上11点到半夜1点睡不着,胆有问题,可以在胆俞穴上下针。诊断时在第十椎会有压痛点,就知道胆有问题,尤其是胆结石时,压的会很痛。帮其治疗好了以后,胆俞这没压痛点就说明病已经去了。

中医过去有一种病称为痨瘵。这种病实际上是西医的肺结核,病人会发黄,全身是黄的,小便也黄,眼睛也黄。中医叫肺痨,肺痨不容易好,在胆经上可以治疗。因为金克木,会在胆上面走,很多TD肺结核的人不见得常会咳,他会被药压住而不咳嗽。

过去在东北发生这个事情,有一个强盗头子有一天被人家打了,得了肺痨病。有个老先生告诉他,治痨病要吃杏的核就会好的,他就去买了很多新鲜的杏,把核打裂,把仁生吃了;结果咳嗽没了,身上黄的也退了,也不咳血了,精神也变得很好。最后他被抓起来要枪毙,因为他是强盗,枪毙以后,想看他肺痨怎么好的,肺一打开看,杏仁把肺壁包着,结核病就好了,光吃杏仁一味病就好了。

中医在治结核病的时候,胆俞是一个很好的大穴。在治症的时候,当手一压会压到痛点,这就是下针的地方,也可以扎两边的俞穴。最常用的是四花灸,所谓四花灸就是第十椎外开1.5寸的两个胆俞,还有第七椎外开一寸半的两个膈俞,这四个穴道同时在灸。称为四花灸,是用在治疗肺结核非常好用的穴道。

20

足太阳膀胱经之脾俞穴与胃俞穴

接下来是脾俞。在第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叫做脾俞。脾俞顾名思义,脾主四肢,四肢上的问题,不管是肌肉,还是关节痛、风湿痛都可以在脾俞下针。土是治水的,脾主少腹,少腹讲的就是肚脐以下,腹部的水肿胀,通通都可以用脾俞,用强土来治水,就可以解决水的问题。

脾俞用灸、用针都可以,效果都会很好。由于脾主肌肉,主四肢。所以脾脏有问题的时候,很明显的表症就是身重,身体会非常沉重。正常人站立成这样子,人的气是往上升的,气就是全身的水液,气是往上升的,站在那边不会感觉到体重。

脚是身上最底层的地方,当全身都在气化的时候,脚虽在最底下但却是温热的,这热气一直往上来,全身都是在气化的状态。当全身充满气的时候,是没有癌症的,像个热水瓶一样。

倪师常常讲,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现在还没有癌症,就要想办法把脚热起来。

脾主开胃,小孩子不吃东西,都可以灸脾俞,再灸身柱,小孩会长得又高又大,肌肉又发达,骨头又大,人又高大,待会倪师还会降怎么让孩子长聪明。

接下来就是第十二椎下外开1.5寸,是胃俞。第十二椎开在胃上面,胃病治此。如果胃有病,不管是西医讲的胃溃疡、胃出血、胃下垂都没关系。扎胃俞,用俞募治疗,胃的募穴是中脘穴。扎正面的中脘,再扎胃俞就是俞募治疗。

假设有胃痛,足三里、梁丘郄穴可以止痛。足三里也可以止呕。这样一票穴道就出来了。俞募治疗、会郄治疗都可以。腑会中脘,胃的会穴是中脘,用会郄法治病时,就再下胃经的梁丘穴,这是会郄治疗。会郄治疗加上俞募治疗,最后再加上足三里,怎么会治不好胃病,除非是足三里扎到足二里,扎错穴道。

21

足太阳膀胱经之三焦俞(三焦经)、肾俞穴(脑、发、耳、骨、志)

接下来是三焦俞,第十三椎外开一寸半是三焦俞。

而第十四椎是命门穴,其正面是肚脐神阙穴,背后是命门穴,第十四椎外开一寸半是肾俞,第十三椎下外开1.5寸是三焦俞。所以可以从下往上找,也可以从上往下找穴位。

临床上扎背针,要叫病人趴着,手从肚子摸下去,就是摸肚脐,然后前后找到穴道。倪师笑着说:笨蛋才从第一椎开始找,找到第十六椎时,又忘掉了。要学会和记住找得很快,可以从第七椎找,也可以从第十四椎找。只有“笨蛋”找第八椎,要从第一椎开始找;或找第十三椎,也要从第一椎开始找。这样绝对会出错。快速准确找可以从第十四椎(前面对着肚脐)往回找,心里要有从第一椎、第七椎、第十四椎就可马上区隔出来,这是度骨法,这样子去定位就不会错。

三焦俞,找到三焦的募穴就是肚脐下二寸的石门穴。石门是三焦的募穴。三焦是水道,三焦这地方有问题,可以用俞募治疗。用背面的三焦俞跟正面的石门穴。三焦经有专门三焦的病,心包经有心包的病,后面倪师会再仔细讲解。

在整个膀胱经,一半在督脉外开一寸半。督脉是诸阳统会,所有阳的统帅是督脉。倪师一再地讲,不要让人家动自己的脊椎骨。因为一伤到脊柱骨就很难治,脊椎骨牵扯太广。中医不单单可治好病人的神经痛,也可以治病。

讲到三焦俞,三焦俞也是讲水道。像水的问题,下利、大便带水、排水,水肿,吃东西不消化、肚子胀满都可以用三焦。用了三焦俞穴,就应会用三焦募穴。肚脐以下二寸,也就是神阙下二寸的石门穴,就是三焦经的募穴。

接下来是肾俞,人体的肾像两个番薯或两个马铃薯一样,中医理论和观念里,肾主骨,骨头要长的好,是肾脏在管。肾藏志。所谓藏志,就是当肾气很旺时,人就很有志气。小朋友经常会说:我要当总统,我要当医生,我要当什么什么等等。像倪师自己的志气不大,就只要当个吉他手。如果有人什么都不想干,十二个月换十三个工作,就是肾气不旺,志不藏,没有大志。

肾其华在发,所谓其华在发,就是发容华。华就是花,头发很油鲜很光亮。要学倪老师,五十多岁头发没有白的,都是黑的,肾气很旺,每个人也要这样子做,这是肾气旺。肝主生发,是让头发往上长,这两个不太一样。比如西医做化疗,做化疗当场掉头发,说明当场肝脏就伤到了。倪师再次调侃:如果觉得人生乏味,就可以做化疗。

肾俞,由于肾脏管耳朵,耳鸣、耳聋、听力不好,通通是肾脏在管。肾又管记忆,常常有病人说:“医生,我忘了告诉你,我记忆不好”。这是肾脏有问题。在治疗记忆有问题的时候,或脑部有问题的时候,头发有问题的时候,听力有问题的时候,骨头有问题的时候,通通是在肾治疗。胸无大志,也在肾上治疗。

另外针对糖尿病(消渴症)分上消、中消、下消,其中下消就是在肾脏方面着手。肾管大小便,不单单是管小便,而且管大便。所以肾脏功能衰落的时候,病人常常有多便的现象,一天上两三次,上好几次厕所,拉出来是稀的。中医认为如果肾阳不够的话,就阳不举了。

若身上积水,因肾主水是水脏,如果下半身积水的话,也是肾在管。脚上水肿要区分一下:如果是两个脚整个水肿起来是肾脏问题;如果腿都没有肿,就只是脚踝裸关节肿是心脏有问题。相关治症非常多,肾俞穴主要用灸的,是腰痛的近取穴,很多人肾俞这里痛,怕针的话,就用艾灸。

22

足太阳膀胱经之气海俞穴(腰痛痔疮)、大肠俞穴(腰痛便秘下利)

接下来是第十五椎下气海俞穴,在肚脐(神阙)正后方第十四椎,旁开一寸半,这是肾俞,再往下一椎就是第十五椎,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俞。

像腰痛、靠近肛门这边,治疗痔疮,都可以用气海俞。在这病灶器官的周围选择穴道就是近取穴,而在四肢上找穴就是远取穴。

第十六椎下旁开1.5寸是大肠俞。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在督脉左右各开一寸半,是足太阳膀胱经,如果有病人说:我腰痛,痛中间,就是督脉;如果痛在两边,是膀胱经。后面就知道经络在哪,才知道如何选穴道下针。

还有种特殊的情形:单椎痛,有的人内科没有病,内脏没有问题,但就是背痛,就痛在十三椎(三焦俞),其它都很好,大便也都很好。就帮他针十三椎旁边1.5寸的三焦俞穴,治疗那一椎的痛。这是第一个,若想加速治疗效果时,可以在三焦经上的子穴上下针,就是治当前第13椎的痛。

再比如知道脾经的子穴是商丘,如果这病人脾脏都很好,四肢也没有身重,也没有其他症状,关节也没有痛,仅仅就是第十一椎痛,就可以下旁开1.5寸的脾俞穴以外,也可以下脾经的商丘,一针一下到脾经子穴,第十一椎就开始热,这是导引方法。

导引就是一个目标:一下到第十一椎旁开1.5寸(脾俞穴),就等于是告诉身体,要气血集中在这点上,在帮其治疗;这时候一下子穴,气血又流回来,回到第十一椎这地方。这是本身没有其它病,就单椎痛的治法。

大肠俞顾名思义,第一个它在腰椎的位置,近取穴也可以治疗腰痛。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23

足太阳膀胱经之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穴(近取穴:妇科腰痛大小便)

在第十七椎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在后面背边下针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治疗妇科、腰痛的病。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关元俞下针。像子宫肿瘤,近取穴可以在这找痛点,在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注意:直针下时,要有点基本常识,不可以旁开下一寸的地方,要旁开下一寸半的地方。当然艾灸也可以,放片生姜做隔姜灸。

小肠俞再下来是第十八椎旁开1.5寸,那小肠俞顾名思义是跟小肠有关系的。像靠近在这的腰痛,近取穴,腰痛、痔疮都一样几乎很雷同。

第十九椎下旁开1.5寸就是膀胱俞。膀胱俞也一样,除了治疗腰痛以外,小便失禁,妇科的病,都可以在这靠近的地方下针。第二十椎下就是中膂俞。靠近最后屁股、臀部的地方。用灸用针都可以。像肾虚、消渴病,大小便的问题、腰痛,女人的妇科赤带白带都可以。

过去中医认为十女九带。因为过去妇女都足不出户,男女授受不亲,不能给男生看到,给男生看到就要嫁给他,所以以前女人都要呆在家里面。正因为足不出户,接触外面环境比较少,所以闷在心里,闷坏的。以前社会就这样子,是个很好笑的社会规矩。

再来是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接近尾椎骨,在尾椎骨长三角形上面突起来的,就是第二十一椎。从这第二十一堆,外开一寸半,就是白环俞。顾名思义是接近阴部的地方,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女人的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24

足太阳膀胱经之八髎穴(腰酸腿麻、妇科等)、会阳穴

下面要跟介绍八髎(liao)穴。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八髎穴有八个点。怎么找这八髎穴。

上髎是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膀胱经,一寸半的中间,就是七八分的地方,第18椎小肠俞和督脉中间的地方是所谓的上髎。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不管腰痛在那部位都可以治。妇女无法怀孕,想要生小孩,可以灸灸上髎,针上髎也可以。阴部的治症,通通可以用上髎穴。

上髎穴很小,大概像绿豆这么大。所以下针时可以左右找到一个洞,扎到洞里面去约一寸,平常是一寸半的针。像倪师在美国,他们黑人屁股比较大,下针会拿长一点的针,因为要下在骨头里面,但不要下很深,碰到骨洞下五分就够了,这样穴道才会有效,这才是穴道的正位。

次髎(liao)是在第19椎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就在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下针。这八髎(liao)统归上髎来管;像阴茎痛、睾丸痛,这是近取穴。从腰到脚麻都可以下次髎穴。妇人赤白带,书上的治症都很接近。最主要要知道这些部位,次髎、下髎、上髎都有用到。

中髎穴就是第20椎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在一寸半距离的中间是中髎。中髎书上写妇人绝子不会怀孕、白带很多。八髎穴治症雷同。

再来是下髎,下髎穴在第21椎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在这些治症可以分开一点:比如说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所以大便跟血会混在一起,就可以在下髎这边做。如果妇人没有怀孕,可以在上髎中髎这边做,用活灸的。这里稍微区分一下,其实临床上的治症都差不了多少。

接下来再讲解会阳,也很少用;会阳在尾椎骨。这是腰俞,这是尾椎骨。中间这点外开一寸的地方,叫做会阳。

治症跟这边差不多。只要知道这穴位就可以了,有的病人说这位置痛,就要知道会阳是膀胱经的穴道。

扫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hlff/13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