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腰痛的恶习,你还在重复吗

2017-9-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点击上方“医院”   以往,腰椎间盘突出症被认为是中老年高发的疾病,多与劳动或者运动不当造成的腰椎损伤有关,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一些在工作中需要久坐的白领,成了这种疾病的“新宠”。

  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很多人都需要长时间的坐着。即使是休闲的时间,很多人也会选择坐在电脑前上网、打游戏。同时,人们开车的时间也大幅增加,也增加了坐着的时间,久而久之即便是年轻人的腰椎也会受到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局部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痛背痛非小事正确对待莫忽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疼痛,一般可以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然而根据病情的不同,腰椎间盘突出所伴发的症状是有很大差异的,治疗方法当然也会有很大差别。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患者诉说这样的情况:患者因为腰腿痛到诊所看病,医生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哪一节椎间盘突出,然后用力一推,说突出的椎间盘复上了。还有患者得了椎间盘突出症以后直接要求手法复位,这都是不科学的。

  实际上,椎间盘一经突出就很难复位,只有少数膨隆型的椎间盘突出经卧床休息或牵引等保守治疗后可有部分回纳或复位,但并不是用手推的结果,而是由于自身结构作用的结果。

  要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站姿、坐姿、睡姿,以及劳动的合理性。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时,应尽量将腰背紧贴椅背,以减少腰骶部肌肉的疲劳感。电脑操作者,还要确保坐时整个脚掌着地,不要经常跷二郎腿,这样会增加背部肌肉和韧带的持续负荷。

  此外,久坐的人和一些特殊职业者,应该多进行体育运动,比如游泳、打球,增加背腹肌肉的力量。工作时也要尽量每隔一段时间站起来活动几分钟,这样可以使疲劳的背腹肌肉和韧带得到松弛。当然,如果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风和冷是一种物理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容易诱发疼痛,尤其是有过旧患的患者,寒冷天气是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诱因。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伤腰习惯

  1、不良洗漱姿势

  不良的洗漱姿势为什么也会引发腰突症?人体经过一夜睡眠之后,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会变得僵硬,运动起来不那么灵活,如果马上采取翘臀弯腰的姿势刷牙、洗脸,会对椎间盘产生较大的压力。

  2、弯腰搬重物

  这一姿势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而且最容易伤腰,特别是平时很少进行体力劳动的人要当心突然扭伤。正确的搬重物或捡拾东西的姿势应当是:不弯腰,通过稍屈髋关节、膝关节来搬运。如果双腿伸直,过度弯腰拾东西,尤其是搬重物最容易闪到腰。同理,在家中进行清扫工作时,也要避免长时间过度弯腰。

  3、弯腰穿鞋

  正确的姿势应当是将一只脚放在前方的小凳上,或采取蹲姿、坐姿穿鞋,这样能够避免伤及腰部肌肉及韧带。

  4、打喷嚏、咳嗽

  突然打喷嚏或咳嗽时,也有可能会拉伤背肌以及增加椎间盘的压力。此时,只要将髋关节与膝盖稍微弯曲就可以避免腰部损伤。

5、弯着腰拖地。

  长时间弯腰处于固定体位,容易造成肌肉的疲劳,柔韧性降低以至僵硬。当拖地者突然变换体位时,容易造成肌肉用力不当,伤到腰部而造成腰痛。

  6、靠垫太厚会伤腰

  腰部放一个靠垫,可以使腰部得到有效的承托,维持腰椎的生理前屈,增加身体舒适度,但是靠垫不要太厚,以10厘米厚的软垫为好。这样人体向后压时,靠垫正好压缩至5-8厘米,最符合腰椎的生理前凸,太厚则会造成腰椎过度前屈。

  7、手提包最伤腰

  双肩背包可以均匀分散压力,单肩背和手提包则会造成单侧压力过大,身体容易失去平衡。单手提包时,受力垂直向下,手和肩膀基本不会受影响,但需要另外一侧腰部用力,很容易拉伤。

  8、躺着看手机伤腰

  下班后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半躺在床或沙发上玩手机、看书。然而半卧位时,后腰悬空,腰椎处于折角状态,又没有支撑,上半身的重量全压到了腰椎这一个受力点上。此时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失去原有的固定作用,久而久之会造成连接腰椎的椎间盘膨出。

医院特色

四肢骨伤、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各种痛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甲状腺、甲瘤、腮腺混合瘤妇科各种手术、普外科手术磁共振、CT仪器检查五官科、老年病科、体检科

医院|医保定点单位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fbyy/7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