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疼痛驼背变矮这3个动作让你骨头硬

2016-11-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腰背痛,你以为是最近太操劳?

背越来越驼了,你以为是自己姿势不对?

体检时发现变矮了,你认为是测量有误?

如果你都中招了还这么想,那就危险了!这三样,都是骨质疏松中期的典型表现。为此,我们我们特意邀请了营养研究员焦昌娅为大家做专业解读。

腰背痛、驼背变矮皆因骨量少?

骨质疏松,如图所示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退变,它是一种能导致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初期并没有明显感觉,中期腰背容易在久坐、清晨醒来、弯腰、运动时发生疼痛,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都会有困难。

此外,严重的骨质疏松还会使脊椎缩短5-15cm,使人驼背变矮;当开始脆性骨折时,崴了脚会骨折,打个喷嚏也会骨折,有的可能还会引发半身不遂。

你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吗?

根据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白皮书》,截至年,我国至少有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以下这10个因素容易诱发骨质疏松,快来看看你中了几个!

1.年龄≥45岁

2.体型瘦小

3.父母有脆性骨折史

4.阳痿/缺乏性欲

5.45岁前已绝经/曾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非怀孕)

6.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长期服用激素药物

7.缺乏锻炼

8.少晒太阳

9.长期吸烟/过度饮酒/过度饮用咖啡

10.饮食失衡/少喝牛奶或豆制品/喜欢吃咸的食品

3个动作防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高发,我们能怎么做呢?著名的Wolff定律提出,骨骼用则强,不用则弱,骨骼的生长受力学刺激影响。

适当的运动,不但能使骨骼增粗、皮质骨加厚,也能使骨密度增高、关节活动灵活,从而能够承受更大负荷,减少各种骨质疏松的问题。

有条件的小伙伴,建议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阻击或负重运动。而对于平时缺少锻炼、又有骨质疏松风险的朋友,不妨先从下面3个安全、易做的动作开始锻炼肌肉群、增强骨质!

座椅深蹲

双手叉腰,正视前方,保持上半身挺直,慢慢坐向座椅;坐下时尽量将臀部往深处挪,坐下后用臀部发力,身体慢慢回到初始位置。动作过程中切勿弯腰驼背。

这个动作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和臀肌,提高身体下半身骨骼的支撑能力。

自重臀桥

屈膝仰卧平躺,脚掌着地;收缩臀大肌,向上挺起臀部,稍停片刻,感受臀大肌的向心收缩;保持臀部紧张状态,缓慢还原。

这个动作可以在不伤膝盖的情况下,锻炼髋关节及腰部肌肉群。

小燕飞

先趴在垫子上,手臂放在身体两侧伸直;双手双脚同时向上抬起,至最高点停顿2-3秒,尽可能地拉伸身体;慢慢恢复到初始位置。该运动通过锻炼背肌,增强腰椎骨。

以上动作,每8次为一组,每次坚持3组,一周坚持训练2-3回,效果更为明显!

注意:如果骨折风险较高,建议避免跳跃、跑步、慢跑、向前弯腰、扭腰等可能会导致骨折运动。

3种营养素让骨头硬起来

当然,有运动的刺激是不够的,要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别忘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证适当的营养摄入。

充足的钙:

钙是骨骼的主要矿物质成分。钙缺乏是骨质疏松的病因之一,成人建议每天补充毫克,可以考虑充分摄入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另外要注意,青春期、妊娠和哺乳、老年时期还要额外增加需求。

适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和骨胶原的合成,对骨骼健康、保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和降低骨折风险都有益。建议在补钙的同时,应多晒太阳和补充相应剂量的维生素D。成年人推荐剂量为10μg/天,老年人推荐剂量为10~15μg/天。

适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骨基质的主要原料,且适量蛋白质可增加钙质的吸收、储存,有利于骨骼生长和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健康成人每日摄入蛋白质以1克/千克体重为宜,在生长期、妊娠期、哺乳期则应酌量增加。

此外,适量的镁、锌、铜、氟、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A也对骨质健康有帮助。绝经后的妇女补充豆及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可以促进骨生成,从而提高骨组织钙磷含量,增加骨密度。

审稿专家:营养研究员焦昌娅

图片出自:自制、Getty

文章转载需注明

汤臣倍健

()

往期精选

你一身的健康秘密,都被手相暴露了

多吃糖不会变胖还能变聪明?千万别上当

颈椎,腰椎,膝盖痛,一个动作就能缓解!

想成为花样作死的小“腰”精?我教你啊!

吓死宝宝!骨子里的爱恨情仇竟然引发骨质疏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内容转载自







































快来看你家孩子的作文又见报啦
雾里看花的月经不调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fbyy/25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