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提先生论严苛与自由

2016-11-2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ContrologyLab控制学实验室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王子恒ACE中国区讲师,NASM-CPT,CrossFitLevel1,比利时RunnersServiceLab专业1级跑步教练,加拿大STOTTPILATES认证教练,PMA普拉提方法协会会员,普拉提培训讲师,ContrologyLab控制学实验室技术总监

当今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为“先生”。

张先生、王先生、李先生……

但是我心中的先生只有一位:约瑟夫·普拉提先生。

“先生”这个词除了用来称呼男性之外更深一层的含义则是对大贤者的尊称,凡是引领了一个时代或者开辟了一条道路的都可以被称为“先生”。

这个称呼,他当之无愧。

因为普拉提先生创造了一门活到老也学不完的技术:Contrology控制学(现称为“Pilates普拉提”)。

这一门,道理看似冗长实则大道至简;这一派,动作看似单一实则七十二变。

这就是我爱普拉提的原因!

每次在这条路上又往前走了一步之后回头再看,一路的脚印歪歪斜斜,惨不忍睹。不仅后面如此,前面的路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深深的有种“一入普门深似海,从此红尘是路人”的感觉。

随着我对普拉提认知的不断更新,有的时候下课之后经常躺在床上想,以前的我是怎样把那些“谬论”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的。导致我越来越“不敢”说,生怕哪句话被人听去变了模样。以至于现在逐渐的养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不良”嗜好:在身边的万事万物之中找到与普拉提相关联的一切,用来丰富我的谈资和论据。准备好时时刻刻应对张先生、王先生、李先生等各种先生---此处的先生是用作称呼男性---对我的质疑,和我自己每天对自己的拷问。

前一段看了一篇短文,是另一位先生胡适所写的《差不多先生传》。

看完合上书之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真的想拿给普拉提先生去看看,他绝对要高兴的抽上一盒雪茄之后再痛饮三百杯。因为这位比他小8岁的胡适先生说出了普拉提的心声。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他是全中国人民的代表。”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是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死后……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原载于《申报》“平民周刊”第1期,年6月28日)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我的鸡皮疙瘩必定满身,就在这种时候我总是认定:我用普拉提所做的事情就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与身边的“差不多先生”作斗争!

这是一份终身事业,因为我身边的这些人真的不少。

有多少人在做动作的时候东张西望、眼神涣散,在结束之后却告诉你没有任何效果;有多少人在练习时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你问他他就告诉你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有多少人在你给他讲解他疼痛受限的原因时表现得不耐烦,对你说“我不想知道为什么,你只用治好我就可以!”;又有多少人在才做了一两个动作的时候就不停地追问你“怎么我还没好转?为什么效果这么慢!”。

我特别同情这些人,深深的同情,不仅因为他们身体上存在着问题,更因为他们的心里也是有缺陷的。因为这就是一种差不多先生特有品质的体现:对凡事不求甚解,只要差不多就行。凡事不求最好,但求最快。

有没有想过同样是在跑步,为什么人家减脂你粗腿?有没有想过同样是做仰卧起坐,人家腹肌八块你粗腿。有没有想过同样是在练深蹲,为什么人家屁股翘翘你还是粗腿。有句话叫“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你这里叫“失之毫厘,粗以大腿”。

再请大家现在转身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每个人脸上因为各种原因或浓或淡的染上了匆忙的色彩。出生也匆忙—早产;长大也匆忙—吃激素;工作也匆忙—朝九晚五;结婚也匆忙—相亲;死亡也匆忙—提前买墓地……

在普拉提的练习中应该常常可以发现有人总是火急火燎的在做动作—腿还没完全伸直就开始往回缩;胸椎刚开始活动腰椎就已经着急着离开地面;手还没抬起来肋骨就已经迫不急待的想让大家注意到它的存在。所以当这些发生时动作开始变得七扭八歪,失去美感。本来应该舒展的身躯变得不堪入目。

而这些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动作是无法在普拉提的世界中存活的!因为普拉提的原则中有两点对于差不多先生是毒药:精确、专注。

我们要求每一个动作不仅走心而且过脑,普拉提里的“脑”指的就是大脑、脊髓等一系列控制人体做出行动的神经控制系统。而普拉提的训练方式是通过让人们完成一些可以做到但是不好控制的细腻的动作。我举个例子:你可以用力把很大重量的哑铃向上推动直到手臂伸直,而现在只让你把哑铃向上推动5厘米并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这就叫专注。又或者你可以轻而易举把一个硬币狠狠地抛在你男朋友的脸上,而现在让你用一个硬币去玩沙狐球(一种需要把硬币推送到指定区域里,超出或没到都算失败的运动)这就是精准。可能例子有点不太恰当,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的。

我们的大脑很聪明,甚至有点狡诈,他发出的所有指令都是最经济、最省力的。这本身是好事。但是因为你的有些做法会使某些肌肉失去大脑的控制,比如:久坐少动、长期错误动作模式、单边发力、外界因素造成的损伤等等。这些因素让大脑发出指令后身体却无法完成,因为这时你身体的线路是混乱的。但是总不能因为你的髋屈肌紧张无力就不走路了。路还是要走的!这时你的大脑就会用最经济的方法叫醒骨盆周边的稳定肌去让骨盆帮助完成髋关节应该做到的动作,这就造成了步态中骨盆的不稳定,从而使腰椎产生疼痛。这就是代偿的机制:当某一关节丧失了本身的功能后,它的邻近关节会去帮助它完成动作,但同时也会丧失自己的功能。

这些就是因为大脑的差不多而造成的动作的差不多。大脑认为:不都是往前迈步嘛,屈髋和侧倾骨盆差不多啦~何必那么较真呢?能走不就行了。——这就是我说的身体上存在问题说明心理上也是有缺陷的。

往往有着如此差不多大脑的人做事情也是差不多的,这一点是我接触了上千学员之后的感触。那些做动作很较真的人他的生活也很较真,他会感受到不公平的存在,通常会仗义执言、打抱不平;同样那些做动作差不多的人对身边一切的感知都是很差的,冷热不分、好坏皆可。运动系统的混乱和无序,直接可以证明整个控制中枢是紊乱的,从而延伸到你的情感、感官、语言……总之你的生活就是如此一团糟。是的,一个人在练习普拉提时的反应是可以评估得出他的生活质量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普拉提的世界,无关于智商,而有利于情商”。

说到此处,你还觉得练习普拉提无聊吗?如果你还这样觉得,我只能竭尽全力的去影响你,实在影响不了我会放弃你。我一直觉得放弃向一些与自己不同频道的人示好,也是一种专业的体现。

总之普拉提是一种对神经系统的控制权夺回训练。你身上有很多“原装”的零件,它长在你身上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不听你的话。就是因为这种差不多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代偿、损伤、疾病。所以这是至关重要的训练!

我一直以来的座右铭是:优雅的生活,有效的运动。

优雅和有效都要改变大脑和身体的差不多之后才能实现,我自认为我总结的无比精辟。但是胡适先生只用三个字说出了我的心声:不苟且。

这三个字,多一丝则意繁,少一缕则言浅。

和我同月同日生,同为天蝎座的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宣言》里写道: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苟且,指的是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敷衍了事;不苟且,就是如普拉提般的精准、专注、细密、严谨。

生活需要不苟且,运动需要不苟且,美好的生活来源于不苟且。

我再次重申:普拉提提倡细致的生活,拒绝粗糙的运动。差不多先生是无法在普拉提的世界中存活的!

这就是普拉提先生的严苛之处。

随后的日子里我开始用这种严苛去要求每一个普拉提的习练者。让他们在练习时表情严肃的像大街边上给手机贴膜的人那样专注;让他们的动作仿佛按照教课书上模特般的精准。不出一点点错误。竭尽全力的让他们像模子里刻出来的一般标准……

而就在我自得其乐的时候有件事又刷新了我对普拉提的观点。

在哪个城市的哪个机场的哪个书店里我记不清了。只记得我买了一本书—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我在飞机上看完了这本页的小书。之后的事情也不记得了,只意识到我犯了从小到大最严重的一个错误:非黑即白。

我为了避免走向粗糙而却进入了另一个极端。

譬如很多人在开始练习普拉提的时候问我:书上要求要骨盆中立位可是我很难做到能不能调整一下?

以前我会说:不要进入差不多先生的圈套,这是在考验你,你必须要恪尽职守,不能向他屈服。

随后我就在他因为和差不多先生搏斗而产生的“幸福”表情中而陶醉着。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大部分都是这样处理的。并且深深为自己感到自豪,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的不严谨选择了“细致”。

而这正是错误的开始。

我在追求精准的同时忘记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同;我在追求严谨的时候忘记了普拉提的千变万化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的不同需求。

胡适先生在文中说到: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我也慢慢认识到普拉提先生的严苛中包含着自由,而这就是通过容忍做到的。这种容忍的自由不同于放纵的自由。是在某一限度内通过努力慢慢走向正确的道路。

普拉提原名为控制学,这种控制不是指玩吊线木偶般死板的控制,而是一种“度”的体现。凡事皆有“度”。给大家讲一个“过犹不及”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她和我一样酷爱跑步,但总是受伤,有一次来学习我的跑步训练工作坊,别的没记住就记住了普拉提要求下肢良好的排列是“髋关节、膝盖、第二脚趾”在一条直线上。回去后便刻苦练习,终于因为膝盖积水再次找到我。说我是骗子,按照我的方法不仅没好转反而愈加严重。我解释说“脚的活动是三维的,跑步时的每一步时都是内翻落地,外翻蹬伸,你这样一味的按照静态的要求去做动态动作其实是减少了很多缓冲的机制”。他恍然大悟,我也长舒了一口气。可没想到,就因为这番话失去了一个好朋友。因为他回去后日思夜想我的劝告,从此苦练内翻落地,外翻蹬伸,直到医生说他的踝关节不能再用为止,他也从此不再见我。

这就是失去了“度”的体现。其实我们的进步就是到达一个度的顶点之后发现这是另一个度的开始。就像是韩寒说的“你的极限,是别人的开端”。但如果一味要求自己只做对的不做合适的,那就会丧失这个“度”。我们的控制学练习的实际上就是这种“度”的控制,在本身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时越是想控制到完美,那么动作当中的问题就越大。要在严苛中存在容忍的自由,总之普拉提是一门“何为适度”的学问。

普拉提的这种容忍也并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不管不问,而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

我特别喜欢一句话: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好坏。

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动作那就是好的训练。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动作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动作。很多人会说“这个动作不好,不要做”还有人会说“人体有几块肌肉时不应被强化的”,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首先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其次每个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最后每个人的目的也更不相同。试问,这么多不同存在怎么可能用相同的要求去要求每一个人?并且普拉提是一项功能性训练,何为功能?我认为是能够帮助你把你想完成的事情完成或者做到更好的训练就是功能性训练。普拉提先生之所以创造普拉提训练方法,就是因为他想用这种训练来帮助他更好的完成他喜欢的十几种不同运动。

想通这一点之后,当又有很多人来问我:ArmCircle这个动作书上说手要抬到与地面垂直,可有的书上写不要超过度,还有的写其他角度,到底哪一个对?

我说:都可以啊!

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很崩溃,说我敷衍了事,可我觉得此类问题诸如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最终的答案都不在我这,而在提问者自己身上。只需问自己三个问题答案必定出现:第一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第二你知道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吗?第三你到底想要做什么?如果是你的客户,你也只需了解清楚这三个问题就会知道如何帮助他。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只是为了做动作而做动作,那么,请你远离普拉提。

一个真正适合的普拉提动作是“自己做起来舒心,别人看起来放心”的动作。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如果教练为了让客户的动作标准度与书上一样而让练习者感觉自己被撕裂一样这是不专业,如果教练为了让你的“上帝”舒服,宁可放弃自己的准则,这更是不专业。我们要学会在严苛中寻求自由,自由时不忘严苛,也就是要学会容忍的本领,也就是适度的本领。

除了为客户选择适合他的动作之外,其实想教好普拉提更难的地方在与怎样帮助客户做到这些你选好的动作,这需要考验一个人的多重技能。

如果你已经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他选好动作,那么你还要看看自己具不具备三个很重要的“工具”,这些工具买不来,只能靠自己悟:

第一:一双明亮的眼睛。

有很多人告诉我教普拉提时除了告诉客户动作步骤之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通常会说:给他们挑错。因为我们是通过减少每个人做动作时的错误去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你的眼睛足够尖,能够发现每个人举手投足间的细微问题。

有很多教练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在每次培训时都有对练的环节,即两人一组,互相扮演教练和会员的角色。但是这些组通常会出现两类,一类是在对练时间刚刚过去2分钟时就已经练完在一边大眼瞪小眼不知该干什么。我走过去询问时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地说:练完了。我就让他们展示给我看,结果他们面对搭档漏洞百出的动作时却说“喏,还不错~”。殊不知很多人上团课没有气氛和上私教没有效果都源自于眼睛不能发现问题。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改善问题,不改善问题你教普拉提做什么?而第二类的组员就是在对练时间结束还不肯罢休,还在指导搭档改善错误,结果是往往这种人学习效果最好。

这就是有眼和无眼的区别,这就是同样的动作为什么效果不一样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你的训练效果取决于你能看到多少问题!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眼,有珠。

第二:一对灵巧的双手。

如果你有眼去发现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教客户改正问题。那么就需要你的双手足够敏感。也就是触感提示。触觉是人的基本感觉之一。正常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以感知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持机体的健康。非常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皮肤之间有着十分重要和密切的联系。因此,手法和触觉提示在普拉提教学和练习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练习者快速找到正确姿势和养成良好正确的动作习惯。同时适当的触觉提示可以更好的连接教练与练习者。教练可借触觉,感知到练习者身体的信息(如僵硬和过度紧张的部位)。通过适当的手法和触觉提示,练习者的身体排列、肌肉活动、动作流畅性在训练都能得到明显改善。

普拉提虽然历史不是很长但是不乏有很多大师级人物,他们把普拉提一直带向更高级的层次,随着中国普拉提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很多大师级人物来到中国“传道、授业、解惑”。很多人抱着对大师的崇敬去参加很多大师工作坊,我也几乎一个不落的参加。但是每次都会遇到一类人,告诉我大师是来骗钱的,什么也学不到!我曾经也这样认为,但是当我意识到大师们真正传递的是什么时,我就为我之前的想法而羞愧。当你抱着来学几个绝招回去悬壶济世的目的当然什么也学不到。真正的精髓是在这些大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每一个表情。这些细节至关重要。

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手。

不同的动作用不同的辅助手法,同样的动作不同的辅助也有不同的效果,相同动作在同一位置的辅助用不同的力度也会结果不同。他们教授的动作通常都是大家练习过的,但是你会惊奇的感觉到被他们指导过后你接触了一个全新的动作。这就是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接触面积、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深浅这些都决定了你的指导的效果,因为人类的触觉是最好的接受信息的途径,你所感觉到的比你眼睛见到的还要真实。请大家下次不要把目光局限在教什么动作,而是聚焦在如何教动作。那么你就会从这些大师身上源源不断的汲取你新的能量。

就像风清扬的独孤九剑一样:无招胜有招。

第三:一张善变的嘴巴。

请注意我说的是“善变”不是“善辩”。当你把眼睛和双手修炼得道之后剩下的就是这张嘴巴了。当你不知道怎样让你的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时你就需要用你的嘴巴发出普拉提先生的绝招:想象技巧!

因为我们的大脑的记忆和获取资讯是通过图片的方式。请试想一下自己的梦中情人,这时浮现在你大脑里的一定是张真实或者你虚构的图片,而不是一段段形容她/他的文字,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如果你只说术语的话就会让很多人很困惑,因为他们要在大脑里把你的术语翻译成图片,这个过程让很多人无法做到,那我们何不帮他们翻译好呢?如果你把双脚缓缓地放在地面上这句话翻译成“想象自己在泡脚,把你的双脚缓缓的放进热水里”我相信这时的双腿比任何时候都稳定;如果你把肩关节屈曲到垂直并且延伸翻译成“想象你的手被氢气球拴住缓缓的升到天空中”我相信此时的双手比任何时候都优美;如果你把胸椎从地面抬起并伸展翻译成“想象自己趴在墙头上偷看别人洗澡”我相信此时的脊柱比任何时候都延长。

这些就是想象的作用,帮助你的客户把难以理解的语言幻化成一幅幅身临其境的画面,相信他会在其中流连忘返的,你也会教出有趣味有效果有质量的一节课。

总之做好一个普拉提教练需要以上三点的协调与配合,也就是需要眼、手、口的统一。我通常会说练不好普拉提是脑子有问题,现在我也可以说教不好普拉提同样是你的脑子有问题!

而有了这些必备条件之后你就可以驾驶着容忍之船航行在严苛与自由两个彼岸之间的汪洋中,载着你的客户,带领他驶向更好的自己!

最后我想借陈独秀先生对胡适先生的一句忠告来结束我这篇用来反省自己的文章。陈先生对正值巅峰的胡先生说道:

“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于改良中国学问当以白话文为之正宗之说,甚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

(摘于《新青年》)

我对这段话的拙见是:相信自己相信的,坚持自己相信的,怀疑自己相信的,反省自己相信的,这才是真的相信。

我一直在反省和修正我所理解的普拉提,所以才真正的发现它的迷人之处。文中的“不苟且”与“容忍”并不冲突,全看自己如何权衡。

不迷信自己所爱的才是真正的爱。我很期待有朝一日我以“谬论”的眼光重新审视我的这篇文章。

最后我还是要说一句我总说的话:未来的事谁又说的准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fbyy/18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