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

2016-10-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一种用于治疗髋关节毁损性疾病导致的髋关节功能严重丧失、伴有严重疼痛且不能用非手术方法缓解的治疗手段。根据结构分为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置换;依固定原理分为骨水泥固定型(机械固定)与非骨水泥固定型(生物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能缓解疼痛、矫正畸形、重建关节稳定性,恢复和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要与全面的术后康复治疗相结合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而且康复治疗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个体化、循序渐进的原则展开。结合本人工作经验,以下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简单描述(本计划为常规计划,请结合自身情况使用,有疑问及时就医咨询)。

一、术后1周内

具体康复治疗措施:(以下内容大部分以右侧腿为患腿进行展示和描述,部分标注为左腿)

1.体位摆放:仰卧位时(图1),患肢稍外展,两腿间夹枕头,另在患肢外侧放枕头以防止髋关节外旋。另外仰卧位时可在患肢下垫枕头或楔形垫(枕头要求从腘窝处开始由近至远处逐渐升高呈斜坡状,患腿保持伸直),目的在于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患者舒适性(图2)。侧卧位时(健侧在下,图3)借助外展垫或枕头(枕头要足够蓬松且长度要超过小腿)保持患侧呈轻度外展,术后3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

术后仰卧位术后仰卧位(下肢垫起-左侧患腿)

术后健侧卧位

2.肌力训练:患腿为主,同时兼顾双上肢及健侧下肢

2.1床上等长肌力训练:

足跟处放薄垫,用力将足跟压向薄垫

图4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图5腘绳肌等长收缩(训练要求同上图)

图6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要求同上)

2.2坐位肌力训练:

图7坐位伸膝图8坐位屈髋(训练要求同左图)

2.3站立位髋关节后伸(图9A)、外展(图9B)及膝关节屈曲(图9C)训练,每个动作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休息10秒,重复10-15个为一组,2-3组/天。

3.踝泵训练:连贯执行勾脚--绷脚---踝绕环三个动作,为一次训练,20-30次/小时。(如术后个体较疲劳可只按要求做前两个动作即可),要求双腿同时、缓慢、全范围进行(图10)。

踝泵训练

4.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被动相结合

4.1头侧床板摇起使髋部屈曲(90°span=""),每次摇起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2-3次/日。

4.2仰卧位床上足跟贴床滑动使髋关节屈曲至45°,并保持15-20秒,然后缓慢伸直,休息10秒钟,重复动作20-30次/2-3小时。

4.3CPM训练(图11):术后第3天开始,ROM在无或微痛情况下逐渐增大,髋屈曲小于90°,2次/日,30分钟/次,训练后冰敷15-20分钟,整个运动过程中保持髋稍外展位。

CPM训练

5.早期负重训练:

5.1骨水泥固定假体术后第1天即可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但时间不易过长。

5.2生物型假体置换术后开始负重时间要遵循医嘱:目前多主张尽早开始渐进性部分负重(借助健康称),5分钟/次,4-5次/天。最初以10-20%体重开始,至术后六周逐渐达到%负重。如果病人骨质不佳(严重骨质疏松),术中有特殊处理如行截骨术,两种类型假体负重问题更应严格遵医嘱进行。而HSS建议生物型假体置换术后,如患者无相对禁忌或限制因素,可鼓励患者离床活动时在可允许耐受范围内最大限度负重(weight-bearastolerated,WBAT)。

6.患肢气压式血液循环仪治疗(图12):减轻疼痛、控制肿胀、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气压式血液循环仪治疗

7.冰敷:使用化学冰袋用毛巾包裹贴敷于伤口肿胀疼痛最明显处,保持15-20分钟,敷料较厚适当延长时间,并在冰袋上适当加压(如绷带包扎),减少冰袋与组织间的贴敷距离,总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疼痛肿胀明显时可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

8.指导患者助行器-双腋拐辅助下的渐进性步态练习(步态训练先用助行器训练,稳定后改用单拐及后期的手杖,具体使用方法参考科普文章:助行器那些事儿系列)。

9.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禁忌动作及基本日常生活指导

禁忌动作:术后12周内任何体位下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内收下肢超过身体中线,以及内,外旋超过正中姿势(既尽量保持脚尖向上姿势);不要翘“二郎腿”。

日常生活指导:

患侧离床,床下要坐带靠背及扶手的高椅子,且保证站起和坐下时髋关节屈曲<90°。

家中矮床要垫高,如厕时使用垫高的马桶座椅,沐浴时采取淋浴,注意防止滑倒

以健侧下肢为动作中的旋转轴(既不以手术侧腿做转身活动)

术后第2-8周

继续坚持第一阶段力量及活动度训练。

此期可在髋关节处于中立位下进行内、外旋等长肌肉收缩(图13A,B)练习,注意相关禁忌动作。

※此期不建议仰卧位直腿抬高(SLR)练习(可取站立位下向前抬腿来替代),因为该动作可产生相当于体重3倍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对处于愈合阶段的关节囊刺激较大。※

中立位内、外旋等长收缩(A内旋肌,B外旋肌)

3.蛤壳式运动(图14):侧卧位患腿在上,利用外展枕垫将患腿垫起呈稍外展位,进行类似蛤壳开合动作,该运动可分别加强臀中肌及伸髋肌肌力,训练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

蛤壳式运动

4.平衡及本体感觉训练:双足站立位,左右移动重心(图15),逐渐增加患肢负重,5分钟/次,4-5次/天。后期可软垫或单向不稳定平面进行(图16A,B)。

左右移动重心

5.提踵训练:训练应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图17。

提踵训练

6.步态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手杖或腋杖的步态训练,逐渐使患者能够脱离辅助具离床走动。

7.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教会病人正确穿(图18)、脱裤子(图19)(右侧为患腿)和捡拾地上物品时的替代姿势(图20)以及穿鞋正确姿势(图21)。

穿裤子(先患侧后健侧)

脱裤子(先健侧后患侧)

捡拾物品(左侧为患腿-用屈膝代替屈髋)

穿鞋(A正确,B错误)

8.静蹲:上体靠墙站立,双足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向前,左右腿均匀分配体重,屈髋屈膝靠墙下蹲至无痛角度(注意屈髋90°)。在膝屈至90°内的无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时间(视病人情况具体设定)为1次,缓慢站起休息5-10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2组/天(图22)。

9.功率自行车训练(图23):患者能自行上下脚踏车后,选取短柄(90mm内)自行车并调整车座高度避免髋关节屈曲90°。选取中等强度20-30分钟/次,2次/天。

静蹲功率自行车训练

10.前向上台阶练习:一旦患者可在无辅助装置下离床走动,即可开始前向上台阶练习。当患者能够无痛越过台阶,并保证一定的对线性及控制力,台阶的高度可从10厘米、15厘米到20厘米逐步提高(后期手部小量负重可增强大腿和髋周肌力,为下一步进行交替性台阶练习做好准备),图24。

前向上台阶练

11.对髋部屈肌(图25)、股四头肌(图26)及腘绳肌(图27)柔韧性进行评估并给予牵伸训练

髋部屈肌牵伸股四头肌牵伸(左侧患腿)

腘绳肌牵伸(右侧患腿)

12.冰敷:如前述

三.术后第三阶段(术后第8-14周)

1.强化髋关节屈曲练习(可开始屈髋超过90度关节活动度练习):仰卧位以毛巾环套于膝盖后方,缓慢将膝贴近胸部,在最大位置保持3-5分钟,再次缓慢牵伸到新位置继续保持3-5分钟,结束后可适当冰敷患处。

2.加强髋周肌肉渐进性抗阻训练:方法如前文,此期可开始仰卧位直腿抬高(SLR)练习,3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2-3次练习/日。

3.强化静蹲练习:方法同上文,若患者可维持对线稳定,则可适当增加手部负重。

4.继续前向上台阶练习(图28),开始前向下台阶练习(从10厘米高度开始):上台阶练习逐步增加到20厘米高。此期注意







































哪里治白癜风病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jqkpg.com/fbyy/10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