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80岁髋关节翻修术,6小时下地5天
2020-8-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梁奶奶今年80岁,
13年前因右侧股骨头坏死,进行了髋关节置换术。2个月前,右髋关节假体松动,出现右髋部疼痛、不能走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翻修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痛苦不堪的梁奶奶,慕名找医院骨三科冯志军主任。接诊后,冯志军为患者进行了详细检查和综合评估,最后明确给出了意见:实施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得知这一结果,一家人举棋不定,做二次手术吧,年级这么大了,怕身体吃不消,而且做手术后恢复如何也是个未知数。可放弃手术机会又不甘心。(资料图片)
开通绿色救治通道,展开全科会诊,成立手术小组,制定手术方案……一系列术前准备,让患者坚定了做手术的信心。考虑到13年前的手术技术及假体相对落后,取出及配套困难,加上梁奶奶年龄大、基础疾病多、髋臼骨壁薄骨质疏松,翻修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6小时后下地5天出院为此,医护人员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准备:在预防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上,充足备血、评估3D打印模具、准备多规格手术器械、制备多孔钛杯3D制备、设计多套手术方案……4月16日,梁奶奶接受了右髋关节翻修术。在冯志军、张虎和赵广义等人的努力下,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采用无痛化管理,没有任何疼痛。“真的一点也不疼!”术后6小时,梁奶奶就下床活动了,精神状态非常好,术后第5天就出院了。
(资料图片)“老人这么大年纪了,就算手术结果不太理想,我们也能接受,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术后,梁奶奶的儿女拉着医生的手不停道谢。
新技术助力髋关节翻修冯志军表示,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动不了手术,这是一个误区。年龄并不是髋关节翻修术的禁忌,技术和团队才是关键。此例翻修术引进多项新技术:
1.全钛3D打印杯,大大优于13年前的骨水泥杯。3D打印杯孔隙与骨小梁的相容性好,适合骨长入。
2.异体骨打压植骨,针对骨质疏松、骨缺损患者,有利于假体支撑稳定,可提供骨长入。3.钛杯可全方向全螺钉固定,提高初始稳定性,适用于各种复杂髋臼置换及翻修手术,利于患者早下地,早康复。
随着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临床新技术应用成为提高医疗质量、体现科室特色的重要手段。新技术助力骨三科在关节置换翻修技术方面迈上新台阶。
(术前、术后对比图)
科室介医院骨三科(关节创伤科),以治疗髋关节、膝关节病为主要特色,在专业上做精、做细,做规范,外创品牌,内修品质。骨三科致力于打造“和谐为美”的科室文化,传承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学科建设以关节为中心,紧抓“关节置换”和“关节镜”两个重点,突出关节科战创伤特色和运动医学特色。创建一病一品化,规范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完善“无痛病房”管理,严格执行“快速康复”流程,积极推进专科治疗的标准化,保证按标准化治疗、手术,加快住院后的手术安排,有效控制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现展开床位43张,各类技术人员11人,博士1人,硕士10人,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骨关节专科。拥有“C”型臂、计算机导航手术系统、术中3D导航手术系统、关节镜手术系统、椎间盘镜等脊柱微创手术系统、生物力学仪器等先进大型设备数台。专科特色:1.髋关节置换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方面克服了高龄、伴随疾病多的难题,多次成功完成高龄患者(最高年龄为98岁)、双髋关节置换、伴随多种重度疾病患者的高难度手术。手术快速(1小时)、早期下地(术后6小时)、无痛管理是骨三科髋置换的特色。
2.膝关节置换技术。膝关节置换技术娴熟,多次完成双膝置换、高龄置换、超体重置换。
3.膝关节镜下技术。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关节镜下重建手术数千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膝关节半月板关节镜下缝合手术是骨三科特色关节镜技术,行半月板缝合例数近万例,其中内侧半月板后根断裂缝合术,是独创的手术方式,已成功手术数千例。膝关节镜下腘窝囊肿全镜下切除术,是独创的手术技术。4.肩关节镜手术是骨三科优势技术。肩关节镜下肩习惯性脱位微创手术,肩袖损伤关节镜下缝合术已开展数千例。5.关节镜下腕管松解术是骨三科独创的手术方式,腕管松解器械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6.腕关节镜下治疗腕关节滑膜炎,三角纤维软骨损伤镜下修复。肘关节镜下游离体摘除术,肘关节强直关节镜下松解术。髋关节镜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踝关节镜下踝关节骨关节炎清理术,游离体摘除术。
7.脊柱压缩性骨折。采取早期保守疗法(在伤后3个月内属于愈合期,可以卧床锻炼为主);折叠早、中期微创疗法(“PKP骨水泥微创介入疗法”);晚期手术治疗(晚期应及时采取开刀手术进行治疗)。
8.腰椎间盘突出症。9.颈椎病。科室联系电话门诊:-
医生办公室:-
护理站:-
总x编x辑:李英超蔡永超
责任编辑:刘会宾
版面编辑:张彬楠
作者:骨三科秦晓燕、张虎
投稿邮箱:hepingweixin
.